成本問題是最大瓶頸
大部分廠商表示觀望的主要原因在于激光顯示成本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占國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曾說:“激光器半導體的價格大約在每瓦輸出功率20美元,如果要實現60英寸畫面效果的圖像,激光合成白光的功率一般需要20瓦。”如此推算,激光器的價格應該在400美元左右。
光源成本問題亟待解決
然而,每瓦20美元還并不是目前的價格,而是將來激光器實現量產之后的價格,現在的價格還是很高。王占國院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激光顯示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方面的問題。當需要激光器功率較大而且壽命較長,或者波長很精確時,它的成本還是很高的。成本高的原因是它的成品率不夠,而成品率不夠的原因是沒有經過認真的產業化示范研究。”
他說:“我們在實驗室可以百里挑一,只要在多件成品中做出一件好的就可以了。但是真正要量產這種產品,目前的成品率是達不到要求的,這需要國家和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發。在生產中只有成品率高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下來。”激光器成品率低的問題得以解決之時,便是激光顯示時代到來之日。
產業鏈太長制約激光投影發展
激光顯示技術的產業鏈可具體細分為三部分,一是以化合物半導體及封裝、激光泵浦源、人工晶體為主要產業為重點的上游產業;二是應用于激光顯示領域的紅綠藍三基色激光器和激光光源整合處理技術以及光閥(光學引擎技術)為主要產品的激光顯示中游,它是把激光顯示上游產業與顯示產業下游聯合起來的關鍵環節;三是整機制造企業,以投影機、電視等顯示產品為主的下游產業。
這個小東西蘊藏各行業精英的智慧
從前面我們介紹的我國為什么適合發展激光投影技術的介紹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從激光元件部分到投影機產品的光、電、機械等等涉及到各個層面的配合,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問題,而這樣的問題激光背投電視也會同樣的可能面臨到。某企業高層開玩笑地說:“要做成一個投影機,需要一桌子人才能辦成。”而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如何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也是激光投影所要面臨的一大挑戰。
平板電視的問題
前面說了這么多激光背投電視的問題,可能讓很多人開始心灰意冷了,但如果我們再做一個橫向對比,看看液晶和等離子的問題,也許激光背投并不那么困難,只是各種困難你愿意選擇哪種?
等離子的問題相對比較傳統了,雖然技術也很先進,但目前而言還難以撼動液晶的龍頭地位,反倒是液晶自己本身的問題比較棘手。我們先別說液晶電視本身技術上的硬傷,單就液晶電視的生產來說,液晶面板的生產就已經發展到了幾乎8代線了,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液晶真的要造100寸時得用第幾代線呢?而且其生產成本能真正降低多少呢?僅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一條液晶生產線的造價幾乎是背投的幾十到一百倍,而我們就這樣的一代代的更新生產線,何處是盡頭呢?
總結
的確發展激光背投電視前景美妙的同時,也是任重而道遠,但是這樣做所能拉動的卻不僅僅是電視行業,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它幾乎可以覆蓋到整個光電和顯示產品行業。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無需再跟在日本廠商的后面追趕,做類似重復投資的舉動,我們甚至不需要一代代的更新我們的生產線。
畢竟,羅馬不是一夜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