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影機誕生的那天起,我們就無數次的憧憬著未來有一天投影機走入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可以像科幻電影所描述的那樣去生活,去工作……我們可以看到投影為代表的顯示技術日新月異,但投影機產品并未如我們想象中那樣迅速占據我們的視野,這是“為什么呢”?
技術層面已經足夠成熟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有很多產品技術上甚至設計上都無懈可擊,但它卻無法贏得消費者的心,原因在哪里呢?我們知道銷售上有幾個經典的故事,比如怎樣把一把梳子推銷給一個禿子,比如在沒有穿鞋習慣的地區推銷運動鞋……諸如此類的故事屢見不鮮,我不想求證這樣的事情是否確實存在過,但實際我們忽略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我們忽略了產品定位能給產品帶來怎樣的影響,就像給禿子推銷梳子的確很傳奇,但是不是足夠明智。
我想如果需要說明這個問題并不很難,過去的08年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山寨的風行也為產品定位提供了一個完美戰例。我們不否認山寨產品具有某些方面的特色,但更重要的是山寨把產品的銷售重點放在了只注重產品而不是品牌的地區,由此形成“農村包圍城市”,從而席卷全國。我們反觀投影機,相對于液晶電視而言,投影機并不缺少競爭力,而所以投影機依然僅在發燒友圈子里小范圍流行,就是因為投影機產品目前是一件“辦公用品”,而非“家電”。
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忽略投影機產品可能存在的各種瓶頸,但真正資訊和定位上的局限才是真正致命的,所以投影機產品市場的復雜就不難理解了,因為正是不同的產品采取了不同的流通方式才決定了投影機產品的現狀,而實際上我們僅需要行業和個人消費兩個大的流通方向,細分則更應該體現在產品層面,投影機產品也不該如我們想象中那樣高高在上。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微型投影和山寨化對于投影機行業而言也許不是壞處,而當個人消費產品和行業流通渠道各就各位的時候,也許那正是投影機普及的第一天,不過任重而道遠,渠道多元化是一個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