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日,這本來是美國關閉模擬廣播電視信號的日子,然而在美國新總統奧巴馬上任后,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他決定將強制關閉的時間推遲到今年6月。
盡管如此,中國的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卻仍如火如荼,甚至有加速的態勢。從2003年開始,廣電總局在全國49個試點城市推進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經過了5年努力和超過500億元的投資,2008年底,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了5000萬戶。在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5年中,國內的有線電視用戶從轉換初期的1.1億戶增長到目前接近1.6億戶,有線電視的覆蓋率超過了40%。
2月1日,廣電總局科技司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推進速度,剩余有線電視用戶的轉換將在未來三年內完成,這比原計劃要提前了兩年。”
從平穩到爆發
“如果說2007年有線電視的整體轉換是爆發期的開始,2008年和2009年將是真正的高潮期。”中國數字電視總編包冉告訴記者。
按照國家廣電總局2003年7月的規劃,2003年中國將全面推廣有線數字電視,力爭到2005年實現有線數字電視接收用戶超過3000萬戶;到2008年全國部分地區實現高清晰數字電視播放;到2010年全國基本實現數字電視播放;到2015年全國停止模擬電視的播放。
然而,從2003年廣電總局正式在青島、深圳、佛山等地拉開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開始,數字電視的改造卻進入了艱難的摸索。2004年,增長到120萬戶;2005年420萬戶;2006年1250萬戶;2007年2800萬戶;2008年5100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過去5年的增長迅速,這一計劃與廣電總局最初的規劃依然相差甚遠。
由于青島、佛山、杭州等模式的爭論,以及有線電視用戶的抵制,最初的三年,廣電總局的數字電視計劃是在痛苦中度過,2005年420萬用戶與計劃中的3000萬戶差距很大。
2005年,廣電總局正式將“青島模式”作為整體轉換的推廣模式,在為全系統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200億元政策性貸款后,有線電視的整體轉換正式進入高速發展期,這使得2005年、2006年的增長速度都在300%以上,而2007年和2008年的用戶數量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近日表示,2008年開始,有線電視數字化已在全國大中城市全面推開,全國有100多個城市進行了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其中30多個城市已完成了整體轉換,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5000萬。
對此,包冉表示,“以往曾有人將數字電視稱作"民怨工程",這種說法隨著數字電視節目的豐富開始減少,在轉換初期出現的退訂現象也幾乎絕跡,按目前的速度,剩余的8000萬戶有線電視用戶有望在未來三年內轉換完畢!
與此同時,廣播電視臺內數字化進程明顯加快,50%的省級以上電臺、電視臺制播系統數字化率達到90%以上。
隨著湖南、陜西、四川、貴州等省的有線網絡整合結束,2009年,這些省將以省為單位來完成轉換,按照廣電總局的預測,2009年的數字電視用戶數量將達到近1億戶,剩下的用戶將可能在2011年全部完成轉換。
1000億資金難題
最初三年有線數字電視的推進緩慢,打亂了廣電總局數字化改造的整體部署。
目前,在國內的4億戶電視用戶中,有1.6億戶是有線電視用戶,2000萬戶是衛星電視用戶,剩下的2.2億戶則是地面電視用戶,而在2008年真正啟動的只有有線電視用戶整體轉換。
事實上,早在2006年8月,地面數字電視的標準便以“融合標準”的狀態確立下來,但其產業化的推進卻一直沒有突破,直到2008年元旦,地面數字電視在北京開播,轉播中央電視臺的高清綜合頻道和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的6套標清頻道。
200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奧運高清頻道開播。奧運會期間,上海、天津、沈陽、青島、秦皇島等奧運城市以及廣州、深圳播出了地面數字電視,轉播了中央電視臺的高清頻道。
與此同時,廣電總局廣科院和規劃院共組織制訂了13項地面數字電視配套標準,其中有9項已頒布實施,從2009年開始在國家財政部25億元補貼的推動下,地面數字電視網絡將在全國范圍內推進。
張海濤告訴記者,地面數字電視其實是1999年就開始準備了,但是標準的爭議導致其產業化直到2008年才啟動,2009年在所有配套標準都確定后,其產業化將有很大突破。
2008年,隨著“中星9號”的成功發射,西部偏遠地區的2000萬電視用戶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通過衛星機頂盒接收到47套數字電視節目。
張海濤表示,中國廣播影視數字化正從有線電視單一領域向臺內、地面、衛星、電影等多個領域展開,已從局部地區試點轉向全國范圍推進。
包冉認為,地面數字電視目前看來盈利前景依然不明朗,但是覆蓋城郊和農村用戶的功能有望在三年內完成,有線數字電視3年內整體轉換完畢,公益性的衛星數字電視解決“村村通”問題,這樣一來,2015年的數字電視布局有望在2012年提前完成,模擬信號也很可能同期提前關閉。
記者了解到,前期有線電視轉換的投入已超過500億元,而據張海濤表示,后期地面數字電視、衛星數字電視和剩余的有線電視轉換需要增加的投入還需要至少1000億元。顯然,這將成為廣電總局接下來要面對的主要難題。
發力高清
在廣電數字化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后,接下來廣電將如何布局?
在2008年1月國務院“1號文”頒布廣電、電信雙向進入的原則后,廣電總局在2008年底與科技部合作拋出了用10年時間建成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核心傳輸帶寬超過1000GBps、每戶接入帶寬超過60MBps的規劃。
對此,廣電專家杜百川告訴記者,這個下一代廣播網是廣電與電信運營商競爭的領域,10年的投資時間太長,但從根本上來講,廣電在網絡運營商與電信競爭不占優勢,廣電真正的優勢還是內容,特別是高清電視。
包冉認為,從目前的傳輸、發射等技術層次上,電信運營商推進的IPTV節目還難以做到高清,而廣電在這方面則占到了先機,NGB的建設也許能加大這一優勢。
事實上,從全球范圍來看,廣電運營商都瞄準了從標準清晰度電視向高清晰度、超高清晰度、立體電視的發展。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開播了高清晰度電視節目,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政策、節目政策和財稅政策,明確了關閉模擬電視的時間表。此外,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不僅在有線電視網絡里實現了雙向、交互、多功能,還在地面無線電視、衛星直播電視中開展了雙向交互業務。而且,英國、日本等在超高清、立體電視等下一代電視技術研發領域也有較大突破。
據記者了解,接下來,廣電總局的廣科院將與工信部有關部門合作研發超高清電視、立體電視的節目制作、發射、傳輸和接收技術以及3D電視等終端。
張海濤告訴記者,“廣電真正的殺手锏還是高清電視,2009年國內將有15-20套高清電視節目出現,而高清電視的商業模式也將有所改變。”
據悉,經過兩年收費試驗后,國內的4套高清電視節目的推廣并不成功,因此免費高清頻道2009年將成為廣電推廣的主流模式,主要盈利將與傳統電視一樣來自廣告收入。此外,雙向交互數字電視、下一代傳輸技術和基于互聯網的音視頻服務支撐技術都將是廣電接下來要攻克的技術,顯然廣電的新技術革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