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鄭州市的主流媒體齊聚該市第102中學。一所原本普通的城市中學緣何能吸引媒體的關注?剛剛當選為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的崔振喜校長說:“媒體都是沖著我們的課改來的。”的確,一年多來,鄭州市第102中學在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中依靠“高效課堂”,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他們緣何要選擇與課堂決戰?他們與傳統課堂到底又有著怎樣的“仇怨”?崔校長面對眾多媒體直言不諱地說:“傳統課堂教學的低效、無效乃至負效,嚴重制約了課堂效益,而且鉗制和異化了學生的個性和發展,在扼殺學生的天性,我們忍無可忍了。”
●黑板變成了白板
鄭州市第102中學到底有什么課改經驗?據崔校長介紹,早在河南省實施新課程之前,鄭州市教育局就十分重視課改,并支持102中學要勇于開展課改探索。尤其是隨著102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聯姻”,豫魯兩位“崔校長”從此攜手課堂教學的改革之路,共謀高效課堂的發展。
開始時,學校只是復制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模式。但一段時間之后,102中學有了自己的新思路。他們巧借地處省會,硬件條件優越的優勢,把“預習展示、調節達標”的教學探索和電子白板技術融匯,形成了該校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環境下的高效課堂”。
學校還針對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每周由備課組長把“問題”匯總至教科室,再整理分類,然后把梳理出的問題以小課題的方式分解到備課組,讓教師在常規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探討研究,營造一個時時在教研、處處能教研、人人會教研的管理機制。
導學案的編制是高效課堂的方向盤和路線圖,102中學在探究的過程中總結出了自己的特色管理模式,即導學案的“三化”——層次化、多元化、人文化。層次化是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享受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多元化是加入了學科之間的整合與滲透,提升學校的學科整合能力,培訓學生的交叉思維方式與習慣。人文化是在知識中滲透人文背景和人文元素,讓知識鮮活起來。
用行動解讀教育理念,102中學盤活了課堂。鄭州市教育局這樣推介102中學的課改經驗:一是瞄準課改突破口,二是強化校本教學研究,三是盤活課堂教學常規。還介紹了學校的具體做法:“黑板”變“白板”;“課堂”變“學堂”;“演員”變“導演”;“一言堂”變“百家鳴”。
●給課堂插上騰飛的翅膀
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展示空間。可102中學每個班70人左右,班額過大如何實施課改?
崔校長說,有了“開放”的教育思想,未必一定要機械地模仿杜郎口中學的四面黑板。他們決定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取代黑板。
“沒想到,‘白板’比‘黑板’的效果好太多了!”崔校長說,學生把預習好的導學案及課堂展示的內容課前上傳,上課時就不用忙著記筆記和在黑板上臨時書寫了,擠出的大量時間可以用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受到了師生們的歡迎。從而讓師生的交互合作成為一種常態,人機互動、師生互動、遠程互動成為現實,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現實。
學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孫麗宏說,102中學引入交互式電子白板,表面上看分到每個人、每個小組展示的板面少了,但是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過程依然十分緊湊、高效。而且交互式電子白板還有儲存、記憶功能,自由調用,在學生的鞏固、反饋中,變得十分方便快捷。
據學校劉可平主任介紹,鄭州102中學已經將教室內的交互式電子白板連通網絡,每一節課后,包括老師的課件,學生的解答過程、修改過程,教師的講解圈注等都可以儲存下來,自動上傳至校園網絡,供老師、學生們調閱、反饋、總結、互動。
崔振喜校長說:“交互式電子白板就如同給開放式課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課堂角色決定生命力”
經過近一年的課改探討,102中學的課堂漸漸變得有聲有色。可要繼續向縱深發展,還必須徹底弄清楚,教師在課堂上究竟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于是,他們采用課堂剖析、教師論壇等形式,讓教師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課堂“角色”。
“課堂的角色決定著課堂的生命力”,崔校長總結說,找到了關鍵便會一通百通。從此102中學的課堂發生了質變。
“課堂”變“學堂”。教師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講題授課,而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成果的展示或就某一疑點進行探討交流。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點疑點時,即時給予點撥。“演員”變“導演”。教師由課堂上滔滔不絕滿堂灌的“演員”轉變為策劃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演”,所采用的“劇本”即“導學案”。
經過半年多的探索和研究,學校提煉出了“預習、展示、調節、達標”的課堂模式。預習可以是個人,學習對子之間,也可以是小組學生之間,小組之間。展示是讓更多的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讓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調節是課堂的杠桿,是高效課堂的成敗所在。達標是課堂的結果,達知識標、達能力標、達情感標。
“一言堂”變成“百家鳴”。如今在102中學的課堂上,教師更加關注學生智慧火花的迸發、知識的生成和心靈的成長。學生的學習由原來的一言不發被動接受變成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探究、體驗和感悟。
為把課改引向深入,學校還實施了“三步”措施:一是專家引領,依靠校內外的專家對教師進行教學的引領和培訓;二是學校不斷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堂技能培訓,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三是做好集體備課,在導學案的編制和設計上下功夫,備好課;四是上好年級的研討課,學科組集中力量聽課,指不足,定措施,幫助上課教師完善課堂設計。
●“新課程改變了我的一生”
“學校的教室、書本、教學方式、校園環境……都是煥然一新。”初一年級(5)班的吳卿同學這樣描述學校的變化。“我變得堅強,變得勇敢,變得更加有恒心,學會了堅持,學會遇到困難哭是沒用的,還學會了去大膽嘗試,只要有自信,就一定會成功!”初一(6)班的王寶意同學描述了學習環境對自己的影響。
初一(1)班的鄭向宇同學也描述了自己的變化:“原來,我從來不敢上講臺講話……但是老師讓小組每個人都要上臺去展示。第一次,我的聲音小得像在說悄悄話,聲音也很抖。不過,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提高了嗓門,全班同學用掌聲鼓勵我。就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我膽子大了很多,在眾人面前不再扭扭捏捏的了。一個月以后,我發現我變了,爸爸媽媽也悄悄地議論說我變了……”
期中考試初一年級的作文中,剛入校的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寫到了高效課堂。這讓七年級年級長何培誼欣喜不已:“我們的孩子居然有這樣的認識和收獲,確實讓我們感到意外。”
崔振喜校長說,“把學習還給學生,把教室還給學生”,彰顯出民主的辦學理念;“教育是理想更是生命”讓教師時刻充滿自信與快樂,有教育理想的人才能煥發出教育的智慧和動力;教育改革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教育創新是教育品牌的靈魂。教育改革的路很艱難,但選擇了就一定要走下去,因為風光總在險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