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聯,這家由TCL、長虹、康佳、創維、海信等10家中國彩電骨干企業在兩年多之前各出資100萬元成立的公司,初衷是以集體談判形式應對國外企業征收高額專利費的要求,同時建立中國彩電專利預警信息服務公共平臺。近日,該平臺正式推出運行,為中國企業在平板專利領域爭取更多話語權,比如專利共享、互換等提供了可能。
近兩年,涉及彩電專利的糾紛案例不斷涌現:先有松下狀告三星SDI、LG等離子專利侵權,隨后有VIZIO(瑞軒)公司在美國狀告LG在高清電視的制造方面侵犯其眾多專利權。
這半年來,LED(發光二極管)電視短時間內被海信、創維、康佳等國內彩電廠商炒熱,并被迅速推廣開,還得益于三星在專利方面的松動。
三星電子中國總部彩電產品營銷部長李明旭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三星作為最早研發LED技術的企業之一,不僅在終端率先推出產品占據市場主流,還通過多年積累,在LED電視領域擁有3000多項專利。他表示,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做大LED市場,不排除與這些企業共享專利的可能。
于是LED電視,這個半年前在全球還是數十萬臺銷量的門類,半年期間迅速上量至百萬臺規模,發展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不過由于缺乏專利話語權,國內企業還是存有疑慮:LED核心技術大部分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大范圍推廣LED電視對方是否會提起巨額訴訟?其實,從平板電視興起到普及,這種被訴訟的擔心在中國彩電廠商心中一直存在。
幸運的是,困擾中國平板業多年的專利問題將得到改變。近日,經過兩年建設、耗資近500萬元的中國彩電專利預警信息服務公共平臺正式投入運營。
中彩聯副總經理田衛平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該平臺包容了全球主要地區彩電專利。目前共有專利7049件,其中北美相關的專利2158件,歐洲相關的專利592件,中國相關的專利4299件。該平臺可避免企業進行侵權技術開發,同時可為各彩電企業的開發定位、市場銷售決策等提供幫助,還有利于中國彩電企業建設“專利池”。
記者了解到,在該平臺的協助下,中彩聯成功與包括湯姆遜、LG、索尼在內的多家ATSC專利所有人進行談判,把原本每臺出口到美國的數字電視需繳納41美元的專利費降至28美元,而且在中彩聯的抱團談判下,該專利費價格更可能降至20美元以下。
梁軍告訴記者:“擁有專利的公司一般會采取‘放水養魚’的策略。目前LED電視還處于市場推廣的早期,現階段擁有專利的國外公司是不會收費的。但是如果市場規模發展起來了,他們還是要收取專利費的。”
的確,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在LED專利方面仍處于弱勢。據悉,在應用LED相關專利的國家中,日本占全球相關專利的27.9%,而中國僅占9.34%。然而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國的專利基本上集中在LED封裝以及LED應用等中下游產業鏈,外延生長和芯片制造專利大部分被外國人所掌握。“針對目前的情況,我認為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克服困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國內企業除加大自主創新和研發的力度之外,還可采取以下三種方式增加話語權。”
郝亞斌指出,首先是采用收購的方式。目前,國際金融危機仍然影響著一些擁有相關技術,但瀕臨破產的企業,如果國內企業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收購可獲得專利的所有權。
梁軍告訴記者:“收購是獲取專利資源最好的途徑。但是企業在收購時也應該注意資金投入和周期問題。收購的關鍵是你能買到什么,要收購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能盲目。”
其次是采用合作的方式。據了解,LED核心專利主要掌握在三星、松下、夏普、NEC、東芝、日亞化工等企業手中。“目前在平板顯示領域,我國企業與各上游企業均保持著較好的關系,如果在LED領域加強合作,可規避一些風險。”郝亞斌說,“如海信與奇美的模組項目、TCL與三星的模組項目、中電熊貓與夏普的液晶面板項目等。”
最后是采用交換的方式。一臺電視機融合了多個功能,相應地會包含多項專利技術。除LED顯示技術之外,電視機還需要外觀、接口等一系列技術的支撐。郝亞斌告訴記者,在電視機中融入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如DiiVA接口技術等,可以使我們增加在交易中的籌碼。
預警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只是緩解了中國企業的壓力,而要真正掌握市場話語權,還需要自身投入到研發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投入到平板顯示專利研發中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這其中,又以LED專利最為熱門。
梁軍表示:“從1985年到2000年,LED技術國內專利公開量增長比較平穩,1995年到2009年11月我國共公布了11076項專利(包含所有LED相關技術)。”
據了解,我國LED技術專利從2001年開始快速增長,近幾年增速尤為明顯。2001年,我國LED相關專利申請量為190件,增長率為128%;2002年專利申請量為244件,增長率為28%;2003年專利申請量為450件,增長率為84%;2004年專利申請量為654件,增長率為45%;2005年專利申請量為1050件,增長率為60%;2006年專利申請量為1633件,增長率為56%;2007年專利申請量為2552件,增長率為56%;2008年專利申請量為3980件,增長率為56%;2009年前11個月專利申請量為4850件,增長率為22%。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彩電企業更是加快了研發步伐。據了解,海信電器2008年7月率先研發出國內第一款42英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ED背光液晶電視,并批量上市。海信電器的大尺寸LED背光液晶電視研發項目是國家863計劃項目中“半導體照明工程”重要課題。“截至目前,在LED背光源技術方面,海信已經申請50多項國內外重要專利,其中大部分為發明專利,部分關鍵技術已申請了歐洲和美國專利。”海信集團副總裁、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另外,清華同方投巨資打造的LED電視產業基地已經開始選址,這項投資的規模在10億元以上。“隨著LED產業基地的建成,清華同方將全面完成從LED芯片生產、專利研發到應用的產業鏈布局。”清華同方數字電視總經理王良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