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2.5 防爆安檢產品
2.5.1 防爆安檢產品市場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共有防爆研發制造型企業50余家,但產品類型、地域分布等很不均勻。從產品類型上來看,探測類企業最多,達到29家,即超過半數的企業涉及到探測類產品;防護類與處置類企業基本持平,分別為14家和12家,僅此一家專門從事產品的售后服務。從產品種類上看,金屬安檢門、手持式金屬探測器、X射線安檢設備這類傳統設備的企業最多,都達到10來家,炸藥探測器作為近年來開始廣泛使用的設備,生產企業有5家,防爆毯、防爆罐、搜爆與排爆服研發企業都達到6家以上,其它都還比較少。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京是企業最多的省市,以24家的數量基本占了防爆企業的一半,上海與廣東各以7家基本持平,很多省份還幾乎沒有。
從技術角度看,常用技術還不能滿足應用需求,一些新技術有望解決存在的問題,國內核心技術掌握還不夠,新技術研究力度不足;從產品角度看,大部分產品沒有相關標準,爆炸輔助物探測設備在當前應用中占主導地位,產品國產化水平還偏低;從標準化角度看,目前國內外均未形成系統的防爆標準體系,標準制定與產品發展不相適應。
2.5.2 防爆安檢產品市場問題分析與發展建議
(一)防爆安檢產品市場問題分析
1.自主知識產權少,競爭力弱
具有自主研發技術和知識產權的企業少,移植國外技術或代理國外產品企業多,很多核心技術和產品必須依賴進口,如X射線設備的核心器件成像探測器國內基本依賴進口。具有相當規模、國際競爭力強的企業少,以中小企業居多,大多數企業規模小、力量弱、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種單一,不具備整體解決能力,國際競爭力差,市場占有率低。
2.產品種類少,技術含量低
目前國內產品主要是探測類,防護類與處置類較少,而在探測類產品中以X射線檢查和金屬探測等傳統的爆炸輔助物探測設備居多,炸藥探測和爆炸裝置探測產品少。新技術產品少,一些新技術產品國內還剛剛起步,如激光拉曼違禁液體檢查儀、背散X光機等,一些國外已經初步應用的高新技術產品如被動毫米波攝像機、被動太赫茲探測器等國內還未掌握技術,一些已得到廣泛使用的產品如非線性節點探測器等也沒有國內廠家生產。
3.性能與國外產品存在差距
大多數產品性能指標比國際水平低,如微量炸藥探測類設備在探測的靈敏度方面比國外產品偏低,常量炸藥類設備在炸藥識別上還與國際產品存在差距,成像類探測設備在圖像分辨率、圖像自動識別報警等方面存在差距。但國內部分設備也具有我國特色,更符合我國實際,比如國外微量炸藥探測器不注重對黑火藥的探測,而國內設備在這方面性能顯得更優于國際先進產品。
4.缺乏相應評價標準
由于國內大部分設備沒有相應的評價標準,也缺乏有效的合格評定與市場準入制度,當前市場競爭無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企業和品牌魚龍混雜。探測類設備使用者多為非專業人員,對設備原理、爆炸裝置特點、犯罪特點了解少,一些設備廠商又錯誤引導,在廣告上過分夸大一些設備的作用,片面宣傳國外產品的優越性,造成用戶困惑于如何選擇合適而有效的產品、企業困惑于如何應對不良競爭并堅持投入研發力量和資金發展自身的現象。
如有的金屬探測器產品宣傳中稱“可探測有無爆炸裝置”,金屬探測不等于爆炸物探測,它的作用不是取證而是搜索,提供輔助的爆炸物信息。目前國內大量使用手持式金屬探測器,給普通民眾造成誤解,也給使用者造成誤解,認為金屬探測能解決爆炸物探測的所有問題,從而大量裝備金屬探測器。又如,國內產品是與國外產品存在一定差距,但國內產品在某些方面具有中國特性,如國外炸藥類探測設備對RDX、TNT類炸藥比較關注,而國內產品對黑火藥、硝酸銨等炸藥更關注,后者更符合國情,但在產品宣傳上卻夸大了國外產品的性能。此外,還存在爭議產品的宣傳,夸大某些產品的難以驗證的功能,給使用者造成誤解。
(二)防爆安檢產品發展建議
1.完善歸口管理,監督和扶持行業發展
設立專職部門歸口管理,在不同管理部門間進行協調和溝通,規劃產業發展方向,清理行業現狀,組織制定和完善防爆產業相關制度、第三方評價制度和行業準入制度,分析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規劃未來發展方向,扶持和引導企業健康發展。
2.加快標準化進程,健全和完善行業規范
充分利用現有企業標準和國際標準,加快標準化進程,構成一套從管理到產品都完備的標準體系,讓行業各方有章可循。同時,除對標準方法研究外,還要加強合格評定實驗條件等硬件設施的投入和建設。
3.重視社團作用,促進和引導行業交流與自律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社團的作用,搭建好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社團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技術交流、人才建設、資金扶持等方面牽線搭橋。同時,社團牽頭,加強企業間的相互監督,形成企業聯盟,實施企業自我聲明,形成行業自律的良性發展局面。
總之,要改變目前行業無序競爭、質量魚龍混雜、各方深感迷惑的現狀,政府需要完善制度,明確牽頭的管理部門,理清現狀,通過優惠政策,扶持和引導企業發展,要加快標準化建設,建立完善的行業標準體系,使得行業有章可循,還要重視社團作用,組織企業參與自我管理,讓行業出現一個良性競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