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30年。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已擁有龐大的電視工業和眾多知名的彩電企業,并形成了從關鍵零部件到整機的完整彩電工業體系,彩電產業成為關系國民經濟全局意義的重要產業。隨著數字技術和平板顯示技術的成熟與應用,以數字化、平板化為標志的新一輪彩電工業調整已全面啟動。
中國彩電業迎來數字電視新機遇
隨著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畫面在中央電視臺高清頻道的播出,使用地面接收天線、地面數字電視機頂盒或數字電視一體機成為老百姓觀看奧運賽事的新體驗。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奧運會歷史上首次采用高清數字電視技術播出所有比賽節目,收到了良好效果。”
據張曉強介紹,為確保2008年北京奧運會順利實現數字電視向全球廣播,國家發改委支持廣電總局建設了數字高清節目制作中心、數字電視節目集成平臺和播出監控平臺,在裝備方面重點支持了數字節目非線性編輯設備、數字特技編輯設備、數字發射機、電子節目指南和用戶管理系統等,形成了數字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能力。
數字電視是電視技術的一次革命,是消費類電子視聽產品制造業和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當前,全球廣播電視行業都正在逐漸從模擬向數字化過渡,部分國家明確規定了轉換時間表和產品配套時間表。英國將在2012年完成全國數字廣播信號的覆蓋,美國的模擬信號將在2009年2月17日全面停止,日本、韓國計劃在2011年完成地面電視廣播數字化,我國預計在2015年基本停止模擬電視播出。
當前我國4億多臺正在使用的電視機也大多面臨模擬到數字的轉換,預計將形成數千億元的數字電視市場需求。
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強制執行
我國作為缺乏電視機知識產權的電視生產大國,在數字電視不可逆轉的趨勢中贏得了難逢的機遇。
地面廣播標準在數字電視標準體系中難度最大、技術水平最高、涉及的知識產權最多,同時直接關系公眾和國家利益。2006年8月18日,國家標準委員會以2006年第8號標準發布公告(總第95號)頒布了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國家強制性標準(簡稱DTMB),自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正式出臺,為我國龐大的電視工業下一步生存發展和戰略轉型創造了條件。
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國標是集各家之長的技術融合方案,單、多載波兩種調制在主要技術和參數等方面均實現了統一,而不是兩種方案的簡單“拼接”或“疊加”,其中的關鍵技術已通過實驗樣機進行了性能與可實現性的驗證,在中央電視發射塔開路測試中,系統工作穩定、性能良好。
更為重要的是,融合方案具有較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根據不完全統計,融合方案中的自主發明專利共申請46項,半數已獲得國家專利局授權(其中1項獲得美國PCT專利保護),有3項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估為基礎性發明專利,可以形成對國內產業的保護。
融合方案提供了多個調制編碼的選項,分別對應高清和標清廣播,并支持從城市車載移動到大范圍固定接收、從標清到高清的多種地面廣播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