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自己配一套器材如果不靚聲,通常會第一時間埋怨自己買錯機,又或者生搬硬套人家的配置,很少會自我反省,檢討一下問題是否出于自己身上。說實話,很少有人真正將自己的器材能量發揮到最佳狀態,隨著影音技術的不斷提高,多聲道家庭影院系統越來越多的走進我們的生活,從5.1,6.1,7.1到將來更加繁多的格式,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系統,正確的家庭影院系統調校將至關重要。
下面我們將一些自己的經驗整理成文,和廣大愛好者一起做一下討論。
一,音響的擺位
喇叭擺位是改善聲音效果的最佳方法,它不用花錢,也可以提高你分辨聲音質素的能力,而且可以令平凡的效果變得出色(就算器材與喇叭不變),在你花錢將器材升級或進行吸音工程之前,請先肯定你是否已經利用喇叭擺位將體系的潛質發揮盡致。你為喇叭找到最佳位置之后,便要加上廠家供應的釘腳,四個(或三個)釘腳都應該負擔同樣重量,這樣喇叭考試能站穩,不會左搖右擺。我們可通過喇叭擺位來控制聲音效果,改變喇叭至后墻或側墻的距離可控制低頻質量,改動喇叭及聆聽者的位置可以減低房間諧振的影響。
其實關于多聲道系統如何設置音響的擺位問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也存在著一些爭議。看如下圖:
這是某日本測試軟件中推薦的方式,而對于每個位置也都有精確的位置指定。
左前置喇叭的擺位:
與Y軸的距離= X軸長度×0.18
與X軸的距離= Y軸長度×0.15
中置喇叭的擺位:
與Y軸的距離= (X軸長度×0.18)/2
與X軸的距離= Y軸/2
左前置喇叭的擺位:
與Y軸的距離= X軸長度×0.18
與X軸的距離= Y軸-( Y軸長度×0.15)
左環繞喇叭的擺位:
與Y軸的距離= X軸長度×0.535
與地面的距離= Z軸×0.75
右環繞喇叭的擺位:
與Y軸的距離= X軸長度×0.535
與地面的距離= Z軸×0.75
后環繞喇叭的擺位
兩個后環繞喇叭之間的距離為30cm, 并且以Y軸/2為基準
與地面的距離= Z軸×0.75
注明: 此擺位必須使用雙向或是單向發聲環繞喇叭,三向發聲喇叭不適用
低音炮擺位:
低音炮與X軸(左側墻或是右側墻)的距離= Y軸長度×0.039
與Y軸的距離=X軸的長度×0.738
皇帝位聆聽位置:
與Y軸的距離= X軸長度 × 0.535
與X軸的距離= Y軸長度/2
應該說這是一種方式,但大量實踐下來的實際聽感,也許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特別是在后方有著后環繞的情況下,左右環繞太過靠后。
在此,對于多聲道家庭影院系統的擺位,向大家推薦如下的方式。
(1)在確定最佳視覺距離之后,再調整前方左右音箱的距離,使2只音箱至聽音者連線成夾角為45~60度,高音單元與聽音者耳朵齊平;
前置左右音箱之間需要一定的距離,太近和太遠都難以真正表現出適當的聲場。45~60度的夾角是比較適合的,當然對于家里不同的環境,適當的妥協是可以的,只是盡量要靠近這個值。至于前置左右音箱是否要內凹面對聽音者?一般在大空間中,可以做適當得內凹,比如聽音位置離開音箱有5米以上,如果空間不大,只要讓音箱平行向前就可以了。
(2)中置音箱前后位置與左右主音箱平齊,并且與左右音箱處于同一水平高度,一般把防磁中置音箱置于電視機的頂上;
有時候如果用的是投影機,可能中置一般會放得比較低,其實也可以接受,只是可以把中置前端稍稍墊高,把單元口朝向聽音者會稍好,另外中置最好不要置于封閉的電視機柜內,這樣有利于聲音的表現。
(3)側環繞音箱擺位采用“側墻安裝法””為最佳,就是把兩只環繞音箱面對面指向,放在與聽音者等距離的兩側墻上。并使其比聽音者高60~100cm。若室內限制無鄰近側墻的,可以把環繞音箱放在地面支架上,安裝方法與”側墻安裝法”相同。
也可把側環繞音箱放在聽音者的稍偏后面,但到聽音位置的連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不宜超過15度。
(4)后環繞2只音箱至聽音者連線成夾角最好大于30度小于60度,有些愛好者推薦把兩只后環繞靠得很近,這樣的方式是并不正確的。違背7.1的初衷。后環繞音箱到聽音者的距離最好和側環繞音箱保持一直,高度同側環繞。
(5)至于低音音箱沒有方向性,可放在家具下面或后面,只要使低音豐滿而清晰即可。詳細的調整會單獨有說明。
環繞聲前級的設置
在家庭影院系統中,正確的設置環繞聲前級,將獲得效果最好的聲音。要不然出來的效果將和原始的意圖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