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調空間
國內的房間多是用磚墻或水泥倒制的六面墻,這些堅硬的墻面以反射聲音能量為主,它們稱為硬調空間,硬調空間由于欠缺吸音物質,因此反射音波太強而吵雜刺耳,低頻也會增強。相反,以木板、石膏板隔成的墻,板與板之間還有夾層的房間稱為軟調空間,這種空間對高頻、中頻和低頻的聲音能量都能進行一定的吸收,聲音負荷量很大。這種空間由于吸收過量偶而會造成低頻量感不足,但高頻卻很順耳,由于聆聽空間的音量承受負荷就是空間內六面墻的聲音反射負荷,因此,硬調空間承受不了太大的音量,它不論是動態、聲場和聲像的再現都無法與軟調空間相比,理想的視聽室應是軟調空間。
墻面鋪設龍骨
以高密度泡綿把壁面塞得緊緊
以普通的三夾板釘成完整的墻
國內發燒友做軟調空間主要是在房間四面墻都做成“夾壁墻”,即木龍骨+石膏板(或三夾板),其在水泥墻面之間做一個隔層,然后往里填充一層2-3公分厚的玻璃棉、泡綿或巖棉,這樣既能起到良好的隔聲效果,也不會過分破壞整個空間的頻率響應,形成了比較典型的“板式吸音結構”,有利于減少低頻駐波的危害。而這個案例中,夾層制作方式如下:先以木條在墻壁四周釘成框架,越緊密越好。然后以高密度泡綿把壁面塞得緊緊的,例如木條與壁面距離兩厘米,泡綿就要準備三厘米以上,塞得緊密以后才不會震動。最后一邊壓實,一邊以普通的三夾板釘成完整的墻面。
夾壁墻完成
另外,將泡綿置于墻內,房間的隔熱效果也能得到一定的保證。但這種墻面的處理方法,主要適用于側墻,而不太適于揚聲器后方的墻面。音箱后方宜用較為硬質的墻面材料,以提供充足的聲音反射。還有,如果你需要對原來的房型作局部修改,最好也使用水泥墻面做隔斷。當然,磚墻、空心磚也算是比較堅硬的建材,但若有氣泡或接合時存在縫隙,就會失去隔聲效果,所以施工時需要涂上灰泥。至于花崗巖、大理石、玻化石等硬質材料,雖然聲反射也非常強烈,但一般僅用于室內裝飾,用于獨立視聽室應極為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