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廣電部門與電信在標準問題上還存在爭議,但從發展經驗來看,合作才是兩者實現共贏的關鍵。早在2003年,臺灣“中華電信”便已推出視頻點播服務MOD,但在去年5月下旬又宣布推出采用微軟技術的IPTV服務,增加較高端的數字家庭應用。
美國1996年頒發的電信法解除了電信業和有線電視業之間禁入的限制,允許電信運營商以任何方式提供電視業務。歐盟1997年融合指令的發布和2003年統一監管框架的實施,推動了歐盟各國三網融合的發展,歐盟大多數國家均開放了有線電視和電信市場,允許彼此進入。在日本,承載和內容管制相分離、統一的監管機構和“利用電信設施提供廣電業務的法律”的實施,允許利用電信網絡提供IPTV業務。
在我國,廣電部門通過其手中擁有的內容審查、頻率規劃等壟斷性行政資源確保了自己的傳統電視業務不受影響,并有意將業務范圍向電信的增值業務領域擴張;另一方面,廣電部門要發展IPTV也無法離開電信方面的支持,電信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廣電缺乏用戶的支持,在此前的寬帶業務發展中,廣電的用戶拓展也不順利,這使得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成為必然。
在國內,兩者的合作已有了“上海模式”。上海文廣主要負責的是內容集成、管理、播控、用戶終端等環節,電信運營商主要是負責IPTV內容的傳輸,包括EPG流媒體緩存、內容流媒體緩存與分發、IPTV認證代理、用戶計費、用戶收費等。這很好地解決了兩者之間的沖突和利益分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