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專業音響、燈光、樂器及技術展覽會”已連續舉辦十年,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展覽規模和展品內容在同類展覽中已成為亞洲之首,并進入世界為數不多的名牌展覽會之列。據悉為使第十一屆展覽會辦得更起色,組委會在組織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文化部和廣電總局相關部門支持下,將展覽會參展商和展品的信息傳遞給全行業;并通過國際互聯網和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新華社每日電訊》、《中國日報》、《經濟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工人日報》等十多家媒體,向國內外發布展覽會的消息。據展覽會觀眾登記處電腦統計顯示,展期內5萬多人次的觀眾中80%以上是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廳(局)、專業文藝團體、文藝演出場館、藝術科研院所、演藝器材和中西樂器生產企業,經銷公司、部隊、工礦企業俱樂部等單位的專業人士、政府官員和樂器愛好者。其中不乏有來自法國、印度、韓國、日本、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我國臺灣省的參觀團、采購員、經銷代理商和相關專業人士前來了解情況、洽談業務。
由于組委會在辦展期間貫徹了“展商至上,服務到位”的宗旨,使展覽會隆重熱烈、井然有序,辦展水平大大提高,在與國際接軌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據本刊記者在現場采訪中,從各方面獲得的信息,參展商和觀眾對展覽會好評如潮,相對集中的評價有:展覽會匯集了行業中國內外最著名公司參展,展品技術性能代表了國內外最高水準,使觀眾從展覽會這個專業信息窗口,可以一覽全世界行業的發展,入館門而知天下。
通過觀察、咨詢、聽講座,觀眾大開眼界,接受了許多新的知識,新的概念,對今后的業務和工作大有裨益。
展覽會展示內容層次分明,“音響、燈光館”、“樂器館”兩大部分相互獨立、自成體系。展位劃分迎合了觀眾的專業取向性,將專業燈光、音響器材,中西樂器中的不同門類相對集中展示,脈絡清晰,參觀方便。
本屆展覽會觀眾多為業內人士,其中包含了一些項目采購團、考察團、人員素質高,帶來了很多商機,使參展效益大大提高。
展館內和平的參展氛圍中蘊藏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競爭中優勝劣汰的法則,促使生產的技術進步,服務優化,進而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展覽會為中外參展商與用戶及行業間構筑相互交流的平臺,為中國產品走向世界,境外技術引入中國創造了機遇,為中國進入WTO以后,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贊譽,主辦單位表示將進行認真的冷靜思考,找差距,找不足,以更高的水準策劃辦好今后的展覽。
人類跨入21世紀之際,中國正在實施“第十個五年計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必將推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和演藝器材市場的繁榮。
2002年5月,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專業音響、燈光、樂器及技術展覽會將在北京隆重舉辦,讓我們期待這個行業盛會的到來,明年會更美好!
(注:2005年10月30日,中國文藝演出物資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 “全國文藝演出物資信息交流貿易洽談會”隨之更名為“全國演藝設備技術信息交流、貿易洽談會”。本資料為更名前的信息,因此仍使用舊稱,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