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頂盒產品被認為是繼PC和手機之后,第三個拉動半導體市場的整機產品,而中國又被看作是機頂盒的主要生產地之一。根據iSuppli的有關報告,2008年中國數字電視終端的產值將達到110億美元,出貨量將達到5200萬臺,全球80%的數字電視終端將產自中國,這將引發價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半導體銷售市場。因此,中國市場格外受到國內外半導體企業的重視。
在機頂盒中,主要的芯片有三部分:RF射頻器件、解調芯片及解碼芯片。一些半導體企業對上述三種產品都提供,例如ST、Broadcom和NEC,也有一些半導體企業只針對某一種產品領域,例如Zarlink只專注在RF射頻器件和解調芯片這兩個前端芯片上,而富士通和Zoran只針對解碼芯片領域。
芯片發展呈三大趨勢
由于中國已經成為主要的機頂盒生產地之一,國內企業不僅要提供各種類型的機頂盒,而且還要不斷降低產品的成本,這也帶動了機頂盒半導體產品向三方面演進。
首先是芯片方案正在形成可以跨越不同產品的統一平臺。由于機頂盒產品豐富多樣,變化也快,半導體企業已經很難做到“一對一”的研發,為此,一些半導體企業開始通過提供統一平臺來滿足各細分市場的需求。ST去年在機頂盒解碼芯片市場出貨量達9200萬片,市場占有率達到72%。“面對需求龐大但又個性化的市場,我們在技術上采用了通用平臺策略。在這一平臺中,雖然芯片性能有升有降,但各產品所采用的驅動程序、應用程序接口和軟件棧都是相同的,這樣機頂盒制造商在開發不同產品時可以重復使用,從而提高了產品的開發效率。”ST半導體副總裁兼家庭娛樂系統部經理Christos Lagomichos介紹。而飛利浦公司也采用Nexperia平臺來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
其次,不少廠商通過芯片方案不斷單芯片化,減少外圍元器件數量,來提高芯片的性價比,降低機頂盒總體成本。Zarlink去年在中國衛星機頂盒的RF射頻器件和解調芯片市場上占有70%左右的市場份額。據Zarlink中國區經理葉偉平介紹,他們最近新推出的一款ZLE10038 DVB S-2解調產品,進一步集成了VCO、基帶濾波器等功能,從而提供更高的性價比。
最后是要擴充接口功能,以達到更強的互連性。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強介紹說:“隨著機頂盒功能的增強以及要與更多的家用產品如錄像機、數碼相機、硬盤、存儲卡進行連接,機頂盒芯片要提供豐富的接口。”而這些接口包括四大類:Internet接口(如V.90 CODEC、ADSL Modem)、有線局域網接口(如10/100 Ethernet、10/100/1000 Ethernet)、無線網絡接口(如Bluetooth、802.11a/b/g、UWB等)及系統接口(如PCI/CB、USB、PCMCIA以及Video1394/DVI等),以滿足不同的連接需求。
國內外企業加速市場推進
面對產銷量不斷加大的中國市場,國內外半導體企業都加快了市場的推進速度。其中國外廠商希望在原來的市場基礎上增強競爭優勢,而中國企業也漸漸從產品研發階段,進入批量供貨,甚至大規模市場拓展階段。
在國外企業方面,這幾年都加大了產品的研發速度。ST在今年CCBN展覽會期間推出MPEG解碼芯片STM5105來替代原先的STi5518,并宣稱可大幅降低機頂盒的制造成本。Zarlink原先一直提供衛星和地面機頂盒用解調芯片,在分析了中國有線機頂盒市場的發展前景后,最近推出了一款ZL10036解調芯片。Zoran則針對中國衛星機頂盒出口市場推出了ZR39150解碼產品。該產品不僅成本低,而且支持國外市場所需的很多功能。
在國內企業方面,北京海爾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愛國者解碼芯片Hi2011,已經用于多家國內機頂盒廠商生產的產品中。據該公司市場部經理于松德介紹,2004年,中低端衛星機頂盒市場有1000多萬臺,而海爾IC在這些產品的解碼市場占了50%的市場份額,達到500萬片左右的出貨量。在獲得了解碼芯片的市場突破后,去年底,他們又推出了一款解調芯片,今年他們將加大該芯片的推廣。另一家國內企業杭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在有線和衛星數字電視信道接收芯片方面也取得突破,其解調芯片GX1001/GX1101將有望在2005年擴大市場份額。而該公司提供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GX2001也已在國內一線電視機廠進行推廣。
于松德提到,國內企業要想與國外企業在同一市場競爭,法寶就要提供更高的性價比,只有提供最高的性價比產品,才能被整機企業漸漸采用。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國外企業起步較早,但國內企業在技術創新、市場溝通能力和相關標準跟蹤上都具有一定優勢,隨著產品穩定性和成熟度的進一步提升,國內企業將在巨大的機頂盒芯片市場與國外企業展開激烈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