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數字電視轉換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主城區70多萬用戶的整體轉換,轉換率達98%,在2006年12月1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在南京組織召開“南京有線數字電視試點驗收會”。專家們對南京有線數字電視試點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一致認為:南京整體轉換工作立足本地實際,將有線電視數字化與推進城市信息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全國同類城市有線數字電視的推進工作起到了突出的示范作用。 然而,1月22日和2月5日,《市場報》分別以《利民工程變成坑民買賣》、《南京數字電視事件報道反響強烈》報道南京數字電視轉換的所謂“問題”,其報道失實,對在全國成績斐然的南京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作造成的巨大傷害。日前有關方面對記者澄清了事實。 機頂盒價格接近成本底線 用戶自由選購 對于數字電視轉換中的機頂盒價格問題,《市場報》單方面引用坊間說法,稱:“一臺機頂盒的成本價格不到200元,南京廣電之所以賣到800元,也是因為行業壟斷。”然而事實是:南京在整體轉換中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所采用的熊貓、創維、銀河三個品牌機頂盒都經過嚴格招標程序后才進入南京市場。目前符合國家廣電總局相關技術標準的國產機頂盒成本無法低于450元,其中,機頂盒的硬件成本約為300多元,僅進口的核心數字電視芯片組成本就達到了12美金;機頂盒的軟件成本約為100元,這些軟件需由廠家購買并集成到機頂盒中,用于在線升級,不斷增強機頂盒功能;另外,機頂盒生產、調試、運輸等相關費用為50元左右。為減輕用戶負擔,不久前南京廣電又組織了招標,通過市場競爭,將機頂盒價格降至480元/臺,接近成本底線。 機頂盒必須與前端加密技術相一致才能解調數字電視信號。若用戶購買了與本地前端加密技術標準不一致的機頂盒,將無法正常收看電視節目。鑒于完全放開機頂盒銷售市場會使得機頂盒的質量、售后服務都得不到保證,而且會增加流通環節,導致機頂盒價格升高,最終損害廣大用戶的利益,因此南京才采取了《市場報》報道所稱的“用戶卡和機頂盒捆綁銷售”的辦法。盡管如此,南京廣電還是準備在限定最高市場零售價的前提下,允許部分實力強、信譽好、售后服務優的機頂盒生產廠商自主銷售機頂盒,由用戶自由選購。 用戶領取機頂盒遵循自愿原則 《市場報》報道稱,南京廣電集團在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過程中,嚴重侵犯了南京近百萬用戶對數字電視機頂盒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事實是,在整體轉換過程中,南京廣電認真做好“三個到戶”:宣傳到戶、安裝到戶、回訪到戶,通過小區貼公告、樓幢貼告用戶書、住戶送通知單的方式告知用戶整體轉換政策等相關問題,用戶領取數字電視機頂盒遵循自愿原則。根據國家統計局南京市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的大規模調查,南京用戶對整體轉換服務的滿意率達到95.7%。 南京實行“一戶一費” 低保有優惠 《市場報》的報道稱:“南京業內人士建議,南京有線電視數字電視收視應變‘一機一費’為‘一戶一費’,并適當調低收視費用。”這更是記者對南京情況的不了解。事實是,從2007年1月1日起,南京有線數字電視就實行了“一戶一費”,即用戶家里有一臺主機、三臺副機的,只要繳納一份基本收視維護費就可收看60多套公共電視節目和公共服務信息,切實減輕了用戶負擔,并且低保家庭用戶還可享受每月10元的優惠。根據國家對廣播電視數字化的戰略部署,數字化最終就是要關閉模擬電視信號,在完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同時,建立廣播電視的市場服務體系,讓老百姓享受到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內容,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配置機頂盒經濟有效 《市場報》的報道稱:“先進的數字電視信號已被南京廣電專門設置過密碼,用戶沒有得到南京廣電解密碼卡,即使你是數字電視機也同樣受到人為限制。”這又是記者對數字電視常識缺乏基本了解的嚴重失實提法。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數字電視機并不能直接接收數字電視信源,而必須借助數字電視機頂盒接收并解調數字電視節目信號。這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進行數字化整體轉換,給每家每戶配置數字電視機頂盒,是現階段解決數字電視信號接收的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