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彩電巨頭切入液晶模組消息此起彼伏。繼創維、康佳透露參股投資LGdisplay廣州模組廠后,日前,TCL集團宣布,其液晶電視模組項目正式落戶惠州。至此,國內各大彩電巨頭,通過不同的形式都涉足液晶模組領域。
Displaysearch中國首席代表張兵認為,液晶上游各個領域中,模組是最容易切入的陣地,彩電企業選擇這個領域可以避免過高的資金和技術門檻。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總裁楊東文認為,TCL聯手三星、海信聯合奇美、創維結盟LGD,意味著未來液晶行業全面進入產業鏈競爭時代。
國內四巨頭進軍液晶模組
相比長虹直接切入等離子屏生產,各大彩電巨頭在液晶上游的擴張顯得相當慎重。近日宣布破土動工的TCL惠州液晶模組廠,由TCL集團投資,三星電子作為合作伙伴將為項目提供液晶面板及相關支持。據悉,該項目第一期預計年產量為233萬件,2008-2009年TCL集團液晶電視產能在500萬-600萬臺左右。
在去年年底就已經宣布進軍模組的海信電器,其去年9月份建成投產順利達到了年產50萬片的設計能力,即使在今年7月份將建成投產另外兩條生產線,海信液晶模組年生產能力也僅為150萬片,產能規劃都相當保守。
不過,這兩個計劃自我投資的彩電巨頭,近期的融資計劃均出現了障礙,仍未得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兩大巨頭創維、康佳則采用了保險的方式,參股LGD.4月7日,創維正式公布與LGD的合作情況,并稱創維已投資參股LGD廣州液晶模組工廠,并與LGD合資成立顯示技術研發公司。隨后,4月11日,康佳承認與LGD接觸,計劃入股低于5%.至此,彩電巨頭通過各種方式,悉數切入上游模組領域。不過,創維和康佳的參與方式,并不處于控股地位,只是與LGD結成產業同盟以保證其屏供應。
有望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張兵認為,進軍上游模組制造領域,是國內彩電企業為適應產業轉型、實現技術和產業升級的積極選擇。據介紹,液晶電視模組占整機成本的60%-70%,介入液晶電視模組業務能有效延伸液晶電視價值鏈,獲取更大增值空間。
為什么國內彩電企業會選擇從模組進行突破?主要是因為這個領域進入技術、資金門檻相比屏生產線較低,對于技術積累薄弱、資金實力不強的國內彩電企業而言,在可承受的范圍內。記者從有關專家處獲悉,液晶模組的組成部分大體可以分為四部分,即屏、IC、背光源、邊框,模組廠就是將這幾部分有機組合,模組廠實際就是組裝線,技術含量并不高,投入也不會很大。
實際上,去年上半年開始,由于上游資源的缺失,盈利能力受到削弱,掌握上游資源的合資品牌吞噬國產品牌的生存空間。通過自己進軍模組生產,TCL預計成本可以減少20%-30%,而海信模組產業的技術帶頭人劉衛東透露,隨著項目深入,海信彩電成本的降低是必然的。在整機利潤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彩電企業開始向上游要利潤。
另有分析認為,彩電企業切入模組的最大意義在于,隨著模組生產基地的建成,包括偏光片、冷陰極燈管等配套外資廠商也將跟進在國內設廠,在終端領域建立品牌和規模優勢后,就可以對上游的顯示屏、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等生產商形成更大吸引力,從而更快地形成產業聚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