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晶電視領域,夏普憑借著出色的顯示屏技術,在液晶市場一直是人們最關注的焦點。不過在前段時間由于受到使用臺灣屏、歧視性銷售以及誠信危機事件的影響,在其銷售和出貨量方面滑落千丈,被其強力競爭對手索尼、三星等品牌超越。
在S-LCD公司開工的當年——2006年,夏普的液晶帝國統治地位首次被撼動,眼睜睜地看著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和銷售額的冠軍,分別被三星與索尼奪走。iSuppli公司當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出貨量占比方面,三星(14.6%)和飛利浦(13.4%)超過了排在第三的夏普(13.3%);而從銷售額占比看,索尼則取代夏普,奪得了第一。
對夏普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不僅僅是失掉第一的“面子”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夏普的成敗命系液晶,液晶業務在整個集團的權重高達52.9%。2006年度,液晶面板方面的銷售額達到了1兆423億日元(約883億元人民幣),液晶電視方面的銷售額則達到了6135億日元(約381億元人民幣),兩項銷售額合計1兆6558億日元(約1028億元人民幣),夏普集團總銷售額達到了3兆1277億日元(約1942億元人民幣)。
夏普液晶電視機
絕對領先的歷史已經過去,痛定思痛的夏普,內心也燃起整合的愿望。無論是2004年7月韓國三星與日本索尼的跨國整合,還是2006年10月我國臺灣友達與廣輝的本土合并,都為競爭日趨慘烈的液晶產的整合,提供了成功的范本。
就在其他面板廠商合縱連橫的強力競爭趨勢之下,夏普也開始聯手婚姻,選擇了與索尼合作。在業內人士普遍看來,這個被稱為“No.1(第一)”的合作,“好處不可估量”。從夏普的角度來說,合作使其在日本大阪府市建設的第10代液晶面板工廠獲得成功,由此可擁有“絕對的成本競爭力”。
此外,夏普吸引索尼的巨資投入,極大地分擔了投入的風險,夏普社長片山干雄在雙方舉辦的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更直言不諱地表示,合作有利于投資,當然包含減輕投資負擔的因素,能與液晶電視領域的世界第一的廠商索尼合作,意味著在確保工廠的穩定生產方面,獲得了強有力的伙伴。
從夏普社長片山干雄在雙方舉辦的發布會上的講話以及索尼夏普聯姻的合作趨勢來看,索尼夏普的聯姻將會在平板市場領域掀起一次爭鋒相對的大風暴,同時也給其他競爭對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夏普索尼合縱連橫被人們看好,但是其后的發展誰也無法預料。尤其是對于夏普來說,在中國平板市場的地位已經逐漸落寞,夏普能否挽回其液晶老大的身份,無論是市場戰略,還是應對公眾危機,夏普在中國平板市場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成熟,只有具備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贏得大眾的認可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