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大廠友達跨足LED計劃在業界傳得沸沸揚揚,日前友達終于選址定案,LED生產線即將落腳新竹園區,在友達宣布2012年將全面投產LED筆記型計算機(NB)面板后,此舉可說是友達進一步邁向垂直整合的重要布局,然而對傳統采納上、下游分工的LED業界而言,富爸爸加入是否將帶來大者愈大的垂直連鎖效應,進而擠壓過去各憑本事的生存模式?
臺廠LED已連續數年穩居全球產量第1,但長久以來,臺灣LED廠維持著各據山頭的營運模式,上游專攻磊晶生產或晶粒亮度提升,下游則走向封裝及產品應用,相較于日廠日亞化(Nichia)、德廠歐司朗(Osram)或美商Cree等國際巨擘,從晶粒生產到成品產出均一手包辦,臺廠LED規模顯然走向“小而美”的專業分工。
當LED應用手機市場逐漸飽和,邁入小碎步成長,LED面板背光將成為2008年大放光明的明星產品,友達、奇美面板廠跨足LED產業,除了看好LED NB市場趨勢,日后LED搶占TV背光的龐大商機更具有跳躍性的成長動能,相對于面板廠動輒數億元的鉅額投資,LED設備投資門檻低,自建LED生產線將可確保供貨穩定。
面板廠大軍一揮LED產業,原本的下單大戶轉眼變成同業競爭,無論是上游晶粒、下游封裝均遭到池魚之殃,過去具利基位置的LED廠勢必得審慎思考在積極擴產之余,如何向上提升至高階新產品應用的可能,而在集團效應的沖擊下,恐將加速業界購并風潮。
不過為何過去LED上、下游的垂直整合未能發生?從LED業者整并發展來看,當LED晶粒廠晶電連續購并國聯、元紳與連勇,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4元LED供貨商及前4大氮化物LED供貨商,晶電仍堅守水平擴張的路線,對于下游應用端從未涉入;而身為晶電大股東的億光、光寶科,則與晶電采取適當距離的美感。封裝廠維持穩定上游晶粒供應關系,晶粒廠可擴大封裝應用端的客戶來源,“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微妙關系讓彼此保留更多彈性空間。
此外,LED磊晶制程量產出來的波長屬于常態分配,適用于背光源的高階LED晶粒約只有3~4成,在產品良率及規格等因素影響,若面板廠完全in house自制LED,其設備規模勢必須要大于預計產出目標,而低階亮度的LED將導致成本提高或產能閑置等風險。
面板廠獨立包辦LED產能風險不小,但集團規模經濟的壓力,將使單打獨斗的LED廠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危機,難以跨入高階應用產品,不過LED產業不僅是市場供需的考驗戰,更是技術革新及專利突破的智能之爭,如何尋求對應之道,善加應用節能環保的大趨勢,將是考驗企業經營者判斷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