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液晶業三巨頭在未來發展路線上顯然已分道揚鑣。日前,上廣電集團子公司廣電電子董事會的人士向記者明確表示,整合已經停止。而此時距離上廣電集團旗下廣電電子、廣電信息停牌已過去1個多月。
“我們的確要做6代線,今年下半年開始投產。”上廣電集團另一子公司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而京東方則表示今后主要增資擴產、深耕細作第5代線,并增資與成都市政府新建的一條4.5代生產線,主要發展中小尺寸面板業務;龍騰光電公正在積極進行二期擴容計劃,目標達到國內面板生產第一大廠。
上廣電進軍第6代線
目前中國三大液晶面板廠商擁有的5代線產品主要是15寸、17寸、19寸寬屏等中小尺寸的面板,應用針對的是液晶顯示器如筆記本、手機等。
賽迪顧問07年10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液晶電視的40寸、及以上尺寸產品的銷售量超過了35%,液晶電視繼續向大尺寸屏幕發展。
中國大陸地區液晶面板廠商主要在5代線以下,而像三星、LG、友達、奇美、夏普等一線廠商已建成或計劃投產8代線,甚至10代線。
“顯然上廣電距離一線廠商已經很遠,但是趕不上也要趕。”上述廣電NEC人士表示。為了拉近與國外一線廠商的差距,上廣電這次投產的六代線生產產品主要就是32寸、37寸的大尺寸電視面板。
“我們本來計劃去年就投6代線,但其間三合一拖延了進程,因為當時不能確定是上廣電主導,還是三家整合后的新公司來投資。雖然進程拖延了,但上廣電仍然繼續堅持投第6代線。目前國內電視面板全部依靠國外進口,我們投產6代線一方面幫助實現一部分國產化,再者可以拉大與其它國內二線廠商的距離。”廣電NEC人士人士說。
不過他同時透露,具體方案還沒有出來,但由上廣電一家來做冒的風險比較大,所以將采用合資的方式,而現在主要就是還沒有確定合資方。據了解,投資一條6代線需要約25億-30億美金,折合人民幣200億元左右。
“建設6代線主要的障礙是資金。”中華液晶網張新崗說。目前,在技術、設備上沒有太大問題。
“我們已經用了建設6代線、7.5代線的技術,但我們沒錢。”京東方的人士亦表示。
但是,上廣電面臨的不僅是資金問題。
從整個業界來看,09年將有10條大尺寸生產線開發出產能,整個市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轉變。現在上馬,很有風險。同時,6代、7代線一部分已經轉產筆記本顯示器,上廣電如果用來做電視,顯然又落后了一步。張新崗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上廣電旗下子公司廣電電子、廣電信息自1月14日起停牌,至今一個多月仍未復牌。
此前廣電電子、廣電信息同時發布公告稱,廣電電子正與控股股東廣電集團討論重大事項,該事項的方案有待進一步論證且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并將對廣電信息有所影響。
廣電電子、廣電信息分別持有上海廣電光電子有限公司18.75%股份,而上海廣電廣電子有限公司正是5代線的母公司。
市場傳言,上廣電擬進行資產重組,將5代線注入廣電電子,為6代線融資。張新崗認為,上廣電一直沒有利用5代線上市融資,如果注入,對6代線融資是個好機會。“但是,5代線在上廣電內部股權分布比較散亂,如何資產重組,對上廣電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對此,記者致電廣電電子,該董事會工作人員稱,等公司發布公告之后,事情自然明朗。
同時,上廣電也沒有放棄5代線,上述廣電NEC人士告訴記者,富士和上廣電的合資廠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秋天正式投產。合資公司投產后主要生產第5代液晶面板用的上游材料——彩色濾光膜,將補缺上廣電原材料缺乏的短板。另外其新開發的5代線產品22寸面板正在計劃投產中,此前上廣電5代線產品主要是15寸。
京東方主戰中小尺寸
比起6代線動輒數百億元的巨大投資,京東方更看好中小尺寸面板的市場,試圖通過在此領域的精耕細作尋求發展空間。
京東方人士認為,在大尺寸液晶電視市場,7代以上生產線才具有經濟優勢,6代線與8代、10代線同場競技并無優勢可言。而國內企業沒有一家能在資本、技術、規模等方面完成7代以上生產線的投建。
而相對來說,中小尺寸比大尺寸好一些,畢竟新開發的大尺寸都是面向電視市場,小尺寸新建生產線比較少,各廠商都是跟據現有的產能來調整。并且一些小尺寸新應用也開發出來,總體來看,小尺寸前景還是好一些、風險小一些。
日前京東方一方面增資擴產第5代線產能,另一方面增資與成都市政府新建的一條4.5代線,并在今年一季度開始廠房建設。
京東方去年9月份決定,向境內外投資者以非公開、定向增發方式募集60億元資金,其中22億元用于建設4.5代生產線,35億元用于投資擴大第5代線的產能。該計劃已經向證監會報批了60億元增資計劃,正等待批準。
在京東方,投資者關系部的高級經理楊海輪最近常常開會,他要不停地向各種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提供有關京東方的各種信息,從公告已經發布的準確消息到坊間流傳的各種傳言,他要一一做出說明、解釋、澄清,這樣一方面是為了讓投資者有足夠的信息做出買賣決策,關鍵的還是吸引他們前來投資。“主要是為了能成功地募集到60億元,”他坦言。
京東方一直受制于資金缺乏,而其68.42%的負債率也使其融資能力受到質疑,“京東方怕是很難從銀行借到錢了。”業內人士認為。
但是現在國內活躍的資本市場卻給了京東方一個良好的融資機會。京東方此次主要通過非公開、定向增發的方式,發行對象包括各種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私募機構等,“甚至個人,只要你能達到我們的融資要求,都可以談。”楊海輪說。“我們在03年開建初期,只能靠通過從銀行借貸,當時融資環境不太好。現在有很多機構包括國外的私募基金如新橋等都對我們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但同時對方的投資背景、投資目的比如有無惡意收購等,我們也在篩選,對方最多只能持有我們10%的股份,并且一年內不準買賣。”
張新崗告訴記者,“畢竟,平板顯示是個熱點行業,目前國際私募、投行等對其比較關注。但三星、LG、友達、奇美、夏普這五大一線廠商現金流充沛,并不需要外來資金,所以這些資本機構只能放錢給對資金非常渴求的二線廠商。”
京東方試圖借力資本市場,通過擴產、降低成本、開發新品等一系列行動謀取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領域的全球前三強。
據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的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08年全球液晶面板(TFT-LCD)產業產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
京東方正擬通過增發建設的4.5代線,主要產品在14.1寸以下,針對的是手機屏、數碼相框、車載顯示等消費類移動應用市場。
除了看好消費類電子對中小尺寸需求大幅增加這一市場前景,京東方擬通過該項目向產業鏈上方延伸,從而掌握更多的成本和市場控制權,形成其在中小尺寸的核心競爭力。
張新崗認為,液晶面板已不再局限于IT類應用,而消費市場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意味著面板廠商差異化競爭的可能性大為增加。
龍騰光電8.7億擴容
龍騰光電在去年曾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的二期增資8.7億美元申請,近日已獲得批準,加上首期6.99億美元投資,龍騰光電月產液晶顯示面板產能將居中國第一。
龍騰光電是是我國繼北京“京東方”,上海 “上京廣”之后的第三條TFT-LCD生產線。
此次二期獲批后,龍騰光電將按照原來的計劃,對第二、三條生產線機臺設備實施擴充,使原來液晶顯示面板的產能提高到11萬片;同時,興建彩膜廠,降低生產成本,整合原下游模塊配套廠商,提高贏利能力。龍騰光電一期投資為6.99億美元,待二期全部建成后,其總投資規模將達到15.69億美元,成為蘇州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企業。龍騰光電的月產液晶顯示面板數量也將達到中國第一,而昆山將成為我國該產品最大的生產基地。
龍騰光電公關人士告訴記者,國內的液晶顯示面板廠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筆記本電腦的液晶屏幕更是100%仰賴進口,龍騰光電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同時也擁有0.5mm玻璃制程能力,將主力產品由原開發的臺式顯示屏,擴展到長江三角洲筆記本電腦組裝所需的面板,填補了國內的空白,達到國產化的實現。
據悉,龍騰光電二期增資后投資總額將擴大到15.69億美元。
龍騰光電在產業環境上頗具優勢:以”龍騰光電“為中心的昆山光電產業園,上下游產業鏈開始集聚,許多為龍騰配套的企業正在建設。據了解,大約用5年的時間,昆山光電產業園會形成一個1000億元左右的產業鏈,成為中國最大的光電產業基地,產量約占全球十分之一。
記者了解到,”龍騰 “生產的19英寸寬屏液晶顯示面板、17英寸液晶顯示面板及自主研發的14.1英寸筆記本電腦面板,目前就近服務于長江三角洲區域的筆記本電腦企業——“仁寶”、“緯創”、“倫飛”、“藍天”等。
國內液晶三巨頭整合之路
上廣電、京東方和龍騰光電三方的整合起始于2006年年底,這個原本在2007年6月就應該簽署的三方重組最終法律文件卻始終未能浮出水面。2007年12月份,三家公司發表公告稱 “整合在操作上存在技術性障礙,原各方達成的總體方案無法實施,三方整合尚無實質性進展”。此方案在液晶市場回暖中遂被束之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