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區監控系統或毀損或閑置主要癥結在于缺乏后期維護。
日前,曾報道過金海灣花園小區內4輛電動自行車的電池一夜之間全部被盜,其中3輛電動車是放在對講門完好的樓道內,業主希望查看小區監控錄像尋找線索時,卻發現小區的監控設備無法在夜間工作。據調查,本市部分小區監控系統形同虛設,問題多多,甚至根本不開。歲末年初,盜竊案件上升,由于小區的電子監控系統“失靈”,帶來安全隱患。
【現狀】部分小區電子監控失靈
河東區某小區物業辦公室的監控器不知所終,現在監控室用作休息室。小區內的攝像頭因長年無人維護,大部分已經壞掉了。“監控系統早就壞了,上家物業突然撤出,把監控系統值錢的部分一并帶走了,小區監控系統就這樣癱瘓了,平時只有幾個員工在小區巡邏。”據了解,本市小區電子監控系統“傷殘”的現象不在少數。
【調查】電子監控系統缺乏維護
調查中,一說起小區監控系統,各小區物業公司都三緘其口,理由都是一樣,不能泄密。一位物業工作人員透露,小區監控系統其實很少開啟,現在物業費收繳率普遍較低,物業根本沒有多余的錢對小區監控系統進行維護。即使是全天開啟監控系統的小區,也不能保證其設備都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七八成的攝像頭能用就很不錯了。
近年來,一些新建小區基本都有電子監控系統,可因為維護不到位,現在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監控系統如果缺乏維護,很容易壞掉。總體來說,業委會無專人監管、物業無資金維護、業主沒意識保護等,都是小區監控系統“失靈”的原因。
一些物業公司表示,小區監控系統的維護應該使用維修基金,但業委會不支持。對此,相關專家認為,小區監控系統的日常維護費用已經包含在了物業管理費中,只有大規模改造時才需要使用小區維修基金,因此物業應該擔起這個責任。有律師認為,物業管理公司受聘于業主,一旦出現監控系統失靈的問題理應進行維修。即使業主未能及時繳納物業管理費,物業公司也應當先墊付資金。
【法規】強制性地方標準已出臺
本市在幾年前就出臺了法規及強制性地方標準,對新建住宅小區及重點單位強制配置安防系統。根據《天津市安全技術防范管理辦法》,強化了對居民小區和重點單位的安全技術防范。其中規定:“需要配置安防系統的單位,應當將系統設計圖紙及有關資料送公安機關審核。由公安機關根據設計方案和專家的論證結果出具審核意見書。”“安防系統使用前,配置安防系統單位應當向公安機關申請安全技術防范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辦法》還規定,不按規定安裝使用安防系統的,公安機關將予以處罰。一些小區雖然初建時監控設施符合規定,但隨時間推移,因缺乏維護、設備老化等,再也不能發揮作用了。
【呼吁】多部門應共同監管
電子監控系統本身對消除小區內安全隱患有一定作用,但目前對小區監控系統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監控系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有專家建議,公安管理部門除了初期審核之外,也應該多關注其后期監督,有關部門也應對物業公司電子監控系統維護經費進行審查,這樣可以有助于小區電子系統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