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平板電視產品價格的持續走低,目前平板電視普及速度明顯加快。不過在平板電視價格持續走低的同時,對其產品成本的控制成為了眾多彩電企業目前需待解決的問題。
從目前平板電視的發展狀況顯示來看,由于產品線的不斷豐富、產能擴大、銷量上升和平板電視制造成本下降等原因,2008年平板電視價格持續下降。如果在其產品價格尺寸走低的同時,成本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銷量再大,最終只會造成銷量大虧損大的結果。
從今年具體產品價格下調幅度可以看出,32英寸部分國產平板電視價格已降至4000元以下,外資品牌平板電視價格下降至5000元以下;42英寸國產平板電視價格下降至6000元以下,外資品牌平板電視價格下降至8000元以下;46、47英寸部分國產平板電視價格下降至9000元以下,外資品牌平板電視價格在1萬元以下;52英寸國產平板電視價格下降至1.2萬元以下,外資品牌平板電視價格下降至1.5萬元以下。
另外,今年外資品牌平板電視在大城市的市場份額增幅較為明顯,夏普、索尼、三星、東芝和飛利浦等市場份額已超過50%。三、四級市場上,本土品牌優勢較為明顯,海信、TCL、長虹、創維、康佳和海爾等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外資品牌市場份額的增長得益于價格策略的運用和在一、二級市場連鎖賣場內布局的完善,尤其是對中小尺寸平板電視價格的下調,使其消費需求激增,以2005年-2008年32英寸和37英寸平板電視價格變化為例,中外品牌產品價格差距逐年減小,如今價格差距已從2005年的1萬元縮減為1000元,而進一步降價也成了不爭的趨勢。
國美常務副總裁王俊洲認為,價格進一步降低是肯定的。現在大家更加關心的是成本,在對市場預期降低或者不樂觀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做的事情是怎么控制成本,其中也包括流通環節的成本控制。現在企業與渠道商能夠一塊討論如何優化供應鏈,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平板電視產品價格的日趨下降,對其成本的控制成為了關鍵。如何在降價價格的同時,提升產品品質和控制成本,是目前眾多彩電企業共同面臨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