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競爭模式來看,未來TFT-LCD產業的競爭必將出現“從點到線到面”的演變趨勢,即從廠商個體行為逐漸升級為策略聯盟、產業鏈、產業群聚效應等更高層面的競爭。
時紅介紹說,韓國廠商進入TFT-LCD產業后,一直致力于發展本國的上游產業供應鏈。以韓國的制造設備國產化比率來看,2000年第4代液晶屏生產線只有30%,而到了第8代生產線預計將達到70%。在上游原材料配套上面,韓國已經基本實現了90%以上的自給率。而在下游產業體系的發展策略上,初期由于韓國本國的廠商實力還未壯大,因此積極與全球下游產業巨頭建立策略同盟,如三星電子與Dell、Apple有長期供貨合約,LG與Philips合資成立了LG-Philips公司,此外在培育國內廠商方面也不遺余力,三星、LG都已經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巨頭。目前國內的上廣電NEC和京東方在垂直整合布局方面都制定了明確的戰略規劃,但能否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還有賴于政府、產業界等各方的努力。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TFT產業鏈的合作發展也呈現以下的特點:分工更加專業化,配合更加趨同化,配套更加緊密化,收益更加共享化。由于技術的復雜性、多變性和風險性,以及高投入、高配置的特點,目前的TFT產業,即便是名列前位的國際大廠,也很難采用全部自己做的做法,用自制手段來降低成本。轉而代之的是以投資、技術轉讓、產品包銷、產業聯盟等方式,來建立緊密相關的產業鏈,在降低自身風險的同時,也能從產業鏈的資源共享和技術融合中獲取最大的收益。龐春霖認為,TFT產業鏈的未來合作,與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關系一樣,必然由分立到協作,由協作走向融合。“對于中國TFT產業鏈的協作和融合,第一需要作好統籌;第二需要在資金上加大扶持力度;第三,在土地征集、增值稅、重大設備進口關稅、人事以及水、電、氣等軟環境上繼續給予支持;第四,要鼓勵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化的工作,以在專利和標準等新型競爭中取得主導地位;第五,在高校和研究所,要設置相關的專業,在培養人才的同時,集中解決一批影響TFT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材料和裝備;第六,利用家電下鄉、政府采購等自主渠道,有目的地扶持國內平板整機企業,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進入良性發展的局面。”龐春霖說。
我國TFT-LCD廠商到了重視上下游產業配套建設的時候,政府也可以考慮把打通產業鏈列入產業戰略發展的頭等大事。此次進口稅率的調整,對打通TFT產業鏈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何時見效還需要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