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和等離子同為平板電視的代表產品,但在2007年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等離子電視依然穩中有升,但步伐有所減緩,而液晶電視在銷量和品牌數量上都獨占鰲頭。有數據顯示,八成以上消費者將液晶電視作為首選產品。但就在液晶電視市場一片繁忙之際,專利糾紛也隨之而至。
8月6日,夏普在美國德州聯邦法院指控三星未經允許使用夏普擁有的5項液晶顯示專利技術,并要求損失賠償,同時要求三星電子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侵權產品。夏普方面表示,起訴韓國三星電子侵犯專利的目的是"使自身知識產權的價值得到承認","沒有通過禁止進口及銷售三星產品提高液晶電視份額的意圖。夏普希望在自身知識產權的價值得到承認的基礎上,與三星簽署授權協議"。
對此,三星方面表示要對抗到底。"三星將對未使用的專利采取法律措施。同時考慮針對三星擁有的液晶顯示器專利,對夏普提起反訴。"三星沒有公布其"未使用"的專利明細及具體法律對策。今后雙方將分別展開針對對方的訴訟,圍繞專利交叉授權條件的交涉也將繼續。
夏普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液晶技術,1973年推出世界首個使用液晶顯示屏的電子計算器,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液晶的實用化。數據顯示,多年來夏普在迅速發展液晶電視市場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去年它已被三星和索尼超越。今年2月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三星和索尼都超越了夏普,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商,而夏普全球液晶電視老大的地位盡失,甚至未進入中國液晶市場份額的前5名。
專家分析,夏普在起訴書中提到的5項專利,其中2項2006年授權的專利,直接關系到近期的產品差異化技術,很可能是三星聲稱的"沒有使用"的專利。而其他3項早年授權的專利,三星等多家企業產品中可能都有所引用。
一位IT咨詢分析師表示,在一個產業迅速發展階段,也是專利糾紛頻繁時期。國際市場上不少老牌企業憑借先入優勢,面對后起公司的沖擊習慣性地高舉專利大旗,以此延緩和阻礙新興企業對市場的爭奪。夏普此次控訴三星電子侵犯液晶顯示專利,就被業界視為一種對"后來者"的狙擊策略,試圖為自己的市場反擊做準備。但同時,業內人士指出,大廠商之間的法律訴訟和反訴訟通常都會采取如達成專利交叉許可等折衷方法予以解決。
其實,夏普訴三星只是在液晶面板產業中正在進行的多宗專利侵權案的其中一件。此前,夏普也曾狀告中國臺灣地區的瀚宇彩晶非法使用相關專利。據了解,液晶電視75%左右的成本在液晶面板。而掌握液晶屏生產技術的企業只有三星、夏普和臺灣奇美等少數幾家企業。從這些專利糾紛中不難看出業界主要廠商均在互打官司。
近期,液晶面板價格有所上浮,但業界排除了法律糾紛的原因。一位液晶電視廠商表示,液晶面板廠商的數量比較少,目前還沒有看到法律糾紛對價格的影響。
該行業經歷兩年的供過于求以及價格下滑的不利局面后,市場預測,從今年年初到明年的市場形勢都將十分可觀。所有主要的液晶顯示器面板制造商,包括三星和夏普以及LG、飛利浦在于6月結束的這一季度里業績都有所提高。他們預計今后的利潤可能會更加可觀。三星預計今年下半年其液晶顯示器業務的利潤率將會從4月至6月的9%,增長至兩位數。投資者似乎也并不擔心三星面臨法律訴訟對其業績的影響。8月7日,三星的股票價格上漲了0.68%。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這些事件是否會持續升級還有待跟進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