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品牌價格高
不可否認,不僅是在家電領域,幾乎所有有國外品牌參與的行業中,國外品牌雖然質量不錯,但總保持著價格高得驚人的形象!不過隨著PC,電視等領域國外品牌的“暴利“面紗被揭開以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青睞國產品牌,但這并不代表國外品牌在競爭的逼迫下不會展露出”低廉“的一面!
2006年春節,以索尼為首的八大外資平板電視首先發起了降價戰。背水一戰下,國產品牌只能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與外資品牌大幅比肩“跳水”,雙方跌價動則四五千元。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和中國電子商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以來,不同尺寸的液晶電視平均銷售價格降幅都在30%以上,其中32英寸降幅更是逼近40%。目前,除了長虹、廈華、TCL等本土品牌外,索尼、LG、夏普、松下、日立、三洋等外資品牌,3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也跌到4000元,而40英寸和42英寸也分別降到了8000元和10000元。種種跡象表明,外資產品的價格已經不比國產產品的價格高了。同時,據了解,2007年3月至5月,國產32英寸液晶電視降價額度在200元左右,而三星等外資品牌的價格從7500元下降到6600元,飛利浦價格從6600元下降到6200元,降價幅度明顯比國品偏大。受外資品牌降價策略的影響,目前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正逐漸擴大,而國產品牌正逐步縮。涣硗,創維數碼彩電事業部總裁楊東文近日表示,2007年下半年40英寸以上將是國內液晶電視企業的主攻方向,因為32英寸、37英寸明顯競爭不過國外品牌。尤其可見,未來市場上的低價先鋒已不在是國品的專利,甚至還極有可能被外資品牌獨占!
點評:外資固守高價是為了贏得利益,當前積極降價同樣是為了贏得利益。在平板市場還沒有拼到成本底線的今天,價格高高在上就意味著放棄市場,放棄利益,外資當然不會這樣。盡管受迫于國產品牌是那樣的不情愿,但并不代表外資品牌不會打價格戰。事實證明,真正打起來比國產品牌還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