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佑壽透露,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規劃,年內部分省市要播出DTMB,其中包括6個奧運主辦城市:北京、天津、青島、大連、上海和沈陽,以及4個省份的完全覆蓋,包括四川、廣東、山東以及江蘇。
實際上,在國標正式實施之前,DTMB已經在部分省市電視臺開始推廣和采用。吳佑壽表示,目前已經播出DTMB的省電視臺包括四川、黑龍江、河北、江西,市電視臺則包括武漢、成都等。
技術實驗工作進展緩慢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向各省廣電局下發了一份《廣電總局關于清理和規范地面數字電視技術試驗的通知》,該通知表明了國家廣電總局通過幾個月來對這些標準的檢驗結果,廣電總局認為,由于缺乏地面數字電視國標系統技術試驗設備,造成技術試驗工作進展緩慢,并導致配套標準制定和頻率規劃工作滯后于總局的工作計劃。
國家廣電總局還在文件中指出,目前仍有個別公司以推廣國標數字電視設備為名向一些省市廣電部門銷售推廣自稱是部分符合國標的設備,這些設備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核準,這種行為違反了國家廣電總局的相關規定。一旦這些不符合國標的設備流入社會,將難以滿足今后地面數字電視接收的要求,不僅會嚴重阻礙地面數字電視國標的大規模推廣應用,也將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
據悉,國家廣電總局正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發射機、接收終端、芯片以及測試儀器等完成產業化的準備。各級廣播電視部門要按照總局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做好實施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相關準備工作。
關鍵環節遭受質疑
業內人士分析,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實施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芯片這一環節,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標準融合了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兩個方案。此前,單獨的兩個標準無論是芯片還是設備都齊全,但融合兩個方案的國家標準頒布后,沒有公司來做國標所需要的融合設備。由于沒有廠商生產融合兩個方案的芯片,產業鏈上的相關環節只能等待。
據介紹,融合芯片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是因為經過近一年的實踐,兩種技術參數融合在一個芯片上,系統的穩定性還需要改善,且融合芯片的成本也明顯增加。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中國工程院牽頭的國家數字電視標準工作組融合出來的并不是一個真正實用的方案,技術實現很困難,產業成本增加,融合各方至今還在較勁,互不相讓。
此外,頻率也是地面數字電視國標推廣的最基礎條件之一,而廣電總局文件中指出的“缺乏設備導致頻率規劃落后”直指這個存在的問題,此舉意味著國標是否能按期強制實施還存在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