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欣喜的是,像王女士一樣的消費者將看到“曙光”。日前,上海新出臺了限制平板電視維修價格的規定,從而將抵制維修平板電視中的亂收費現象。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解決平板故障率高、維修費高的根本在于平板市場不要一味追求低價。
產品薄利只好在維修上賺錢
“不光是對于消費者,對于企業來說,規范維修價格也是一件好事,畢竟混亂的平板電視維修現狀將有礙平板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業內人士認為,平板電視市場買得起修不起的現象是該市場成長過程中一些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
首先,平板電視突飛猛進的增長暴露了其產品與技術積累的不足。自2004年以來,中國平板電視消費市場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平板電視從2004年的46萬臺到2005年的近200萬臺,再到2006年的500萬臺,增長速度超過100%。而與此同時,據中國電子商會公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平板電視的故障率高達8.4%。
“為了打價格戰,一些企業不惜采用劣質屏,造成產品質量差,此外,相對于傳統的CRT電視,平板電視是新產品、新技術,技術與產品的成熟度遠不如前者。”業內人士表示,平板電視的特點是面板占成本一半以上,且多為進口,這也造成了維修費用居高不下。
其次,產品薄利使一些企業想辦法在維修上賺錢。“不可否認的是,激烈的價格使企業利潤喪失,一些企業將利潤的來源轉嫁于維修環節。”業內專家表示,不少企業漫天要價,甚至出現了修一臺電視比買一臺電視還貴的荒唐事。
此外,一些跨國企業對服務環節管理的失控也造成了亂收費問題。據悉,外資品牌在國內多采取服務外包的形式,這雖然減少了企業的管理成本,但是也增加了管理的難度與風險,一些外雇的維修點往往想盡辦法從企業與消費者身上多賺錢,他們并不把品牌聲譽與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眼里。
“參考價”約束平板電視維修
日前,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聯合多家行業協會制定的《上海市液晶、等離子電視機保外維修服務價格》(以下稱《價格》)開始試行,其規定了平板電視維修價格的最高限。
據悉,《價格》規定了不同規格平板電視的檢修、調試、安裝、移機、上門及零部件等項目的收費標準。以40至44英寸的液晶電視為例,協會規定在特級維修店修理,企業收取檢修費用標準為600元,一級維修店的維修參考價為500元。
其實,早在2005年7月1日,南京就已頒布了《南京市家用電器檢修收費標準》,該標準對平板電視檢修費分為大修和小修。大修指所有電路上零件的維修,液晶屏更換,主板、前殼后殼更換;小修指OSD調整,工廠模式調整。
與上海相比,南京的收費標準更高。以40英寸液晶電視為例,按照上海出臺的維修價格,特級檢修費為600元,而南京規定大修為1200元。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由于各地的消費水平不同,在全國范圍內規定統一的平板電視維修價格不切合實際,況且液晶電視零部件的價格在逐漸下降,價格標準也應是動態的。比較實際的做法是,地方制定相關標準,隨時規范當地平板電視保外維修價格。
雖然在全國范圍內無法統一維修價格,但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平板電視安裝和維修的服務技術標準。該標準將明確平板電視安裝、維護保養、修理等技術服務項目的指標及要求、技術流程、品質保證、技術保障條件、資質及技能水平鑒別和評判。
平板電視應及早進入品牌消費階段
“如果讓我再選,我會選一個服務好的品牌,而不是產品便宜的品牌。”王女士說,由于沒經驗,她對液晶電視的選購過于看重功能與價格,并沒有過多考慮售后維修。專家認為,由于平板電視是一種新興產品,而且其具有核心部件價格昂貴等特點,消費者應多注意企業在維修方面的承諾與產品本身的品質。
值得消費者注意的是,目前平板電視并不在三包規定的電視類商品之列,液晶、等離子電視的保修期僅為一年,遠不及顯像管電視。
“規范維修價格、出臺平板三包,這些似乎都能解決維修亂象,但是根本的解決途徑是廠家應更加重視產品質量與售后服務,從而維系好品牌,而不是一味以低價來主導市場走向。”業內人士認為,只有平板電視進入品牌消費階段,整個行業才會走向良性循環。
據悉,在平板電視維修亂收費現狀廣泛出現后,數家企業紛紛將保修期延長到三年,一些企業還與賣場聯手推出售后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