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京東方、上廣電、龍騰光電三大液晶面板廠合并在即,且預估最快在2007年9月就可掛牌營運,即便其它面板廠認為大陸新合資的面板廠欲構成威脅將仍須時間,但也由于大陸新三合一面板廠有官方投資色彩,因此提高面板的進口關稅藉此扶植大陸面板廠發展的說法也因此傳出,并有業者指出大陸擬將目前于當地內銷的面板Cell關稅,在年底前將由現行的3%余提高到5%左右,甚至對不同尺寸產品會有不同的稅率等說法出現,經此勢必加重臺韓面板廠的負擔。
經濟部工業局影像顯示推動辦公室經理郝晉明表示,2005年底時,大陸對內銷面板Cell抽取2.5%的關稅,而LCM的關稅則在5%,不過若面板廠在大陸是從事加工出口的業務則不于以課稅,且內銷的面板Cell課稅也非實質現金扣除,而是先行紀錄,而后依實質內銷數量計算金額再繳納稅款即可。
而面板業者則指出,目前大陸已將欲內銷的面板Cell稅賦提高到3%余,除外,監視器面板的進口關稅則為17%的加值稅加上1.025%的關稅,而若大陸真提高內銷關稅藉此作為扶植大陸面板產業的策略,即便臺面板廠在當地從事LCM組裝多以外銷為多,但大陸官方任何藉由關稅方式扶植當地面板廠成長的作法,都將影響到現行面板業者間的競合狀態。
不過,面板廠也指出,事實上,由于目前大陸面板廠多以20、26寸電視面板及15、17、19、19W液晶監視器面板為多,并無法提供終端業者完整的面板尺寸產品,因此其透過關稅障礙保護當地面板產業的作法,是否能因此得到終端業者的支持,恐仍值得商榷。
而華映副總經理李學龍也認為,大陸藉由關稅提高的模式扶植當地面板廠的發展作法是否為可行模式值得討論,主因也是大陸面板業者目前的產品線并不齊全,因此若透過關稅障礙雖然可保護當地面板廠,但終端業者恐因成本提高而吃虧,如此在上下游業者利益不均的情況下,此決策是否能夠執行將有待觀察。他強調,對大陸面板廠而言,突破僵局的最大關鍵仍在于技術、設計與競爭力的提升,否則短期內透過關稅來作為扶植當地面板廠發展的作法,恐因小失大。
然而,在大陸官方入股新合資面板廠后,過去「地方經營,中央扶持」的大陸面板產業也將改成「中央經營,地方扶植」的新局,據統計,即便去年上廣電NEC(855萬片)、京東方光電(849萬片)、龍騰光電(14萬片)3者面板出貨片數加總,規模與產值僅落在華映與彩晶之間,且以監視器面板出貨統計,大陸面板廠也僅拿下全球約10%的占比,低于臺灣約6成的占比與南韓約3成的占比,然一旦大陸官方介入,其挾持龐大的資金支持與內需市場對應,后續面板產業板塊將如何移動,恐將值得臺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