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英寸液晶電視已經代替32英寸成為目前的主流產品,同時在家電賣場中也是出貨量最多的尺寸;面板成本的降低,技術的同質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價格的調整。
記得在去年年中37英寸液晶電視售價還在一萬多元,其價格可以購買現在的42英寸平板電視,到了去年末今年初局面有所改變,以長虹、廈華為首的國內大廠率先把37英寸降到了九千以下的價格,緊接著陸陸續續包括日系品牌價格都下調了,截至到這篇文章為止,最低的37英寸已經賣到了6999元;其發展速度可想而知。
技術是淘汰產品的主因!
那么我們應該簡單的了解一下37英寸的面板;目前有奇美、友達、LG飛利浦一直在生產37英寸的液晶面板,而且這個尺寸一般都是六代線所生產的。其中優勢就是價格便宜技術成熟,現在面板的廣視角技術分為七大類,他們分別是夏普的CPA、富士通的MVA、日立的IPS、NEC的ExtraView、松下的OCB、三星的PVA和現代的FFS,可是我們在市場上最常見的只有IPS、MVA、CPA和PVA四種,這就引出了37英寸所配置的面板問題。
37英寸面板單一
如果認真觀察37英寸液晶電視,不難發現普遍使用的都是MVA技術的臺灣面板,只有少數使用CPA和IPS技術的面板,控制電視整體成本是主要原因。接下來筆者為大家推薦幾款比較便宜的37英寸液晶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