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部于近日正式批準發布UTI數字電視"機卡分離"電子行業標準,今后新生產的電視機都可以預留UTI接口。該接口完全兼容電腦上使用的USB2.0設備,可以為電視機提供更多的擴展應用。今后,具有該接口的電視機不用機頂盒,插上UTI卡即可收看數字電視,而且UTI卡還可以像電腦一樣,方便進行更新換代,實現硬件擴展和軟件升級。困擾數字電視產業的“標準統一”問題終于得以圓滿解決。
制定“機卡分離”標準的初衷是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有線電視向數字電視轉換,但普遍認為目前實行的“機卡合一”制約數字電視的推廣,所以“機卡分離”就勢在必行了。
目前,全國各個地方進行的模擬電視轉數字電視的“整體平移”是推廣數字電視的主要模式,相關運營商的投入非常大,尤其是為了吸引用戶、降低升級門檻而采取的免費贈送機頂盒的方式。但由于目前各地的數字電視接收條件不一,各地的機頂盒不能兼容,使得機頂盒生產企業難以實現機頂盒的規模化生產,造成機頂盒的成本居高不下,從而制約了我國數字電視的推廣和發展。
所謂的“機”指的是“數字電視接收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機頂盒,是將機頂盒里的通用部分(硬件)獨立出來;而“卡”則是指含有數字電視條件接收系統的卡,包括電子節目指南、計費系統、中間件、數據廣播等諸多增值服務部分。“機卡分離”的好處就是采用統一的標準,可以將原有的機頂盒變成一個獨立的模塊集成到電視機內部,也可以生產出標準統一的機頂盒,然后通過通用的接口(如UTI接口)與各地的數字電視卡相連。“機”與“卡”的關系就像手機與SIM卡的關系,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顯而易見,“機卡分離”后,對于機頂盒生產商來說,可以實現一種標準下的規模化生產,大大降低成本;對于電視機廠商來說,豐富了其電視機的功能,增加了一個新的賣點;對于數字電視運營商來說,原先的機頂盒成本被間接分散到用戶購買電視機的成本中,大大減輕了推廣運營壓力,降低了成本;以前,各地用戶為了配合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在家中加裝了機頂盒,要忍受使用2個遙控器的麻煩,要承擔更多的收視費,這是百姓對整體轉換最大的不滿,往往使各地的“民心工程”變成了“民怨工程”。而且,此前廣電運營商整體轉換贈送機頂盒,占用巨額投資,回收期很長。
而對于最終用戶來說,選購內置機頂盒的電視機并不會比普通電視機多付出很多。只要家中開通數字電視,就可以方便地收看數字電視。而且電視機自帶的遙控器,可以實現對數字電視的直接控制,免卻了以前要使用2個遙控器的麻煩。所以說,“機卡分離”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雖然“機卡分離”好處多多,但為何一直遲遲無法付諸實施呢?原因就是出現了三種標準和解決方案。由于牽涉到機頂盒、數字電視廠商的利益,因此,如何選擇方案引起了三方激烈爭奪。此前參與競爭的3個標準分別是深圳國微和大唐微電子提出PCMCIA接口方案;數字太和提出的采用類似于電腦USB接口的大卡方案,也就是目前被確認為行業標準的UTI方案;由上海交大牽頭的小卡技術開發聯盟提出的小卡方案。
歐洲1995年提出的DVB-CI方案是基于1990年“PCMCIAPC-Card”技術基礎上的,主要是針對CA條件接收系統的機卡分離定義的,不適于EPG、數據廣播瀏覽器、中間件等目前流行的多種數字電視的應用,其有限的帶寬更不支持諸如畫中畫等多種電視應用。
UTI方案是清華大學聯合全國32家行業領導企業在信息產業部的支持下于2002年提出的,它趕上了高速串行技術的成熟上升年代。UTI方案基于USB2.0技術,支持480Mbps帶寬,傳輸高清電視游刃有余,可以輕松實現畫中畫的多路視頻應用,有非常多的IT產品、數碼家電,甚至手機都把USB作為標準配置。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USB技術在產品和市場規模等多個方面已經遙遙領先于其他接口,在可靠性和兼容性等諸方面也遠比PCMCIA接口更成熟。
在這個技術背景下,在深入研究了中國數字電視的需求而設計產生的UTI方案,可進行包括CA分離在內的各種個性、增值應用的“徹底分離”;同時,還能完全兼容USB2.0的各種接口設備,為共享各種數碼、通信、家電等3C產品,整合利用互聯網、移動網、電信網的資源,開展各種盈利的增值業務建立了技術基礎。
而小卡方案雖然也可以方便地實現“機卡分離”,并且在成本上有優勢,但采用的接口沒有USB接口所具備的廣泛通用性,在擴展應用方面存在不足。
在“機卡分離”電子行業標準頒布后,目前,海爾、海信、康佳、夏新、TCL、創維、長虹等國內七大彩電廠商已經明確支持UTI接口,明年3月可出樣機。而創維與清華大學、數字太和合作,已經完成UTI機頂盒的研發并實現了量產;海爾基于HI2011芯片低成本解決方案的機卡分離機頂盒也已量產。
UTI方案經過5年探索,已經由河北、青島的廣電運營商小規模試驗并獲認可。日系電視廠商也對標準表示關注,一旦市場成熟,將會立即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