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春節起,液晶面板緊缺就成為業內人士翻來覆去、樂此不疲討論的話題。統計發現,自3月全球液晶面板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后至今,關于液晶面板緊缺的探討就達數十次之多,而每次熱議的基礎就是DisplaySearch按月定期發布的液晶面板價格走勢和市場分析報告。
事實上,記者也十分關注DisplaySearch每月發布的報告,甚至對于每周的更新信息都有所關注。的確,自3月份以來,液晶面板在很多尺寸段都出現了只漲不降的發展態勢,其中最為典型的是32英寸各種格式的液晶面板,平均售價從3月的300美元已經上調了近30美元至330美元,漲幅達到10%之多。
DisplaySearch對此的解釋是,由于該尺寸液晶電視今年需求強勁,同時由于來自6代工廠的面板供應有限,32英寸液晶面板供應不足。而為了確保供應,一些電視品牌廠商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由于電視品牌廠商采購計劃強勁,今年11月,32英寸液晶面板的售價將達到峰值,預計11月份價格將增長3-5美元,而到12月份之前,32英寸液晶面板的供不應求的狀況很難改善。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面板制造商計劃2007年內將32英寸液晶面板的最高價格定位在335-340美元。而在7.5代和8代廠開始將產能轉向支持32英寸面板之前,供應緊張的情況很難得到徹底改變。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AV事業部總經理喻亮星告訴記者,32英寸面板缺貨情況嚴重,2008年,32英寸液晶電視需求將達3000萬臺以上,預計該尺寸面板供應缺口可能達到二至三成,缺貨狀況比2007年更為嚴重。
糟糕情況還不僅如此,DisplaySearch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明年的液晶面板產能面積增加的年增率為21%,但需求面積增加的年增率為28%。2008年面板的供需仍會維持緊縮。來自易觀國際的數據也顯示,面板產業供給短缺的情況預期會持續到2008年全年。
另一方面,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問題被揭露出來后,記者無論采訪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劉棠枝、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新,還是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德軒,對方都表示,面板緊缺并不會影響到自身企業各尺寸產品的正常供給。而記者從渠道方面也證實,雖然在短時間內某些品牌的一些尺寸液晶電視出現斷貨現象,但即便在黃金周期間也并沒有影響到正常銷售。
顯然,液晶面板真正緊缺的是小尺寸電腦和移動設備用產品上,而緊缺被某些人直接錯誤解讀到液晶電視身上,碰巧在32英寸液晶電視市場,的確表現出只漲不降的跡象,這也難怪有人在這其中大做文章了。
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市場總監彭煜告訴記者,出現上游集體呼喊面板緊張而終端不動搖的狀況,不排除是液晶面板廠商為保障自身利益的有意行為。
事實上,液晶面板從供過于求到供不應求,讓面板廠商利潤飛漲,韓國兩大面板巨頭三星和樂金飛利浦(LPL)公布其第三季度報告,三星單季度凈利潤高達7.33億美元,而LPL的凈利潤更是創下13個季度以來最佳,單季度達到9.7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