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續近一年的液晶電視面板缺貨,臺灣奇美電子拋出了其擴產計劃。
11月22日,奇美電子宣布將在明年上半年投資9億美元重新啟動剛剛通過環評的6代線,并宣布其8代線計劃也將在2008年晚些時候對外宣布。
事實上,中國大陸地區的彩電廠商對6代以上面板生產線的落地需求更加強烈,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在今年11月中旬與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會面后,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表示,在南海興建的液晶模組工廠二期工程中,奇美已口頭同意將6代以上的液晶面板前端生產線落地南海。
奇美、三星爭相擴產
奇美這次擴產主要針對目前最缺的32英寸、37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經過一年的停滯,奇美在臺灣地區的6代線計劃終于通過了有關部門的環境評估,將于明年第一季度裝機并在5-6月實現量產。
建成后,奇美除了可以用目前擁有的5.5代和7.5代線切割市場最短缺的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外,還將使用新的6代線來切割32英寸、26英寸液晶電視面板。
康佳多媒體營銷事業部有關人士表示,“今年3月以來,32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在上升了20%以上后依然缺貨,為此很多國內彩電企業開始采取LG電子的32英寸等離子面板來彌補市場空缺,在這樣的情況下,奇美的6代線是場及時雨。”
記者了解到,由于三星電子當初跳過6代線直接投資了7代線,所以其32英寸、37英寸面板也主要從臺灣奇美等企業采購。
事實上,就在同一天,三星電子也宣布將在2008年增資22億美元擴大已有的8代線產能。
幾乎同時宣布面板擴產計劃,兩家廠商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而且在投資代線的選擇上雙方也形成了差異化。
面對日本液晶面板巨頭夏普今年7月宣布的10代線計劃,三星-索尼此前曾表示將擴大其8代線的產能,用于滿足目前需求旺盛的46英寸和52英寸面板需求,然而在權衡利弊后,索尼最終沒有實現增資的諾言,這次投資的22億美元將完全由三星方面出資。
據介紹,三星-索尼的8代線目前每月可生產5萬片基板(每片基板可切出8片46英寸液晶電視面板或6片52英寸面板),這意味著每年的面板產能在360萬-480萬片,2008年第三季度完成增資擴產后其產能可達11萬片基板,即780萬-1060萬片面板。
盡管奇美的6代線顯然不缺乏終端市場的支持,但是奇美也沒有放棄8代線計劃。
據有關調查機構預測,未來三年中,5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面板的需求將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長,這中間目前只有三星-索尼、夏普兩家企業在競爭,如果按照目前的產能,到2008年下半年將供不應求,在這樣的情況下臺灣的友達、奇美、韓國LG-飛利浦的8代線希望在2009年加入到這場耗資巨大的戰爭中去。
奇美電子電視面板處處長陳立宜表示,隨著臺灣面板企業的介入,三星電子和夏普在大尺寸面板上的優勢很快就將被超越,這在此前的6代、7代上已經得到了證實。
但對于8代線的具體投資時間、規模和地點,與友達和LG-飛利浦相比,奇美方面目前仍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