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業內分析人士紛紛拋出“面板危機”論,甚至有人稱“液晶面板緊張將危及中國彩電企業的生存”。不過,危及電視市場一說則顯得言過其實。對比DisplaySearch的10月份和前幾個月的液晶面板價格走勢,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價格上漲10多美元的集中在32英寸以下級別,而這其中用于電視的尺寸只有26英寸和32英寸兩個級別,而37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的價格只是維持了原來水平,并沒有出現上漲的跡象。
另一方面,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問題被揭露出來后,記者無論采訪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劉棠枝、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新,還是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德軒,對方都表示,面板緊缺并不會影響到自身企業各尺寸產品的正常供給。而記者從渠道方面也證實,雖然在短時間內某些品牌的一些尺寸液晶電視出現斷貨現象,但即便在黃金周期間也并沒有影響到正常銷售。
顯然,液晶面板真正緊缺的是小尺寸電腦和移動設備用產品上,而緊缺被某些人直接錯誤解讀到液晶電視身上,碰巧在32英寸液晶電視市場,的確表現出只漲不降的跡象,這也難怪有人在這其中大做文章了。
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市場總監彭煜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出現上游集體呼喊面板緊張而終端不動搖的狀況,不排除是液晶面板廠商為保障自身利益的有意行為。
事實上,液晶面板從供過于求到供不應求,讓面板廠商利潤飛漲,韓國兩大面板巨頭三星和樂金飛利浦(LPL)公布其第三季度報告,三星單季度凈利潤高達7.33億美元,而LPL的凈利潤更是創下13個季度以來最佳,單季度達到9.7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