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來看,中級城市銷售規模不到20%,實際上二三級城市正在重復著一級市場幾年來的軌跡。我們認為今后兩三年二三級市場平板電視的規模會集中在32—42寸之間,二三級市場一步跨到42寸以上的可能性還不是很大。
從前面幾個因素來看,我們對整體市場規模有一個基本的預測,我們根據2007—2008市場規模的判斷,這兩年液晶電視整體市場規模增長幅度應該集中在80%左右,2007年大概到700萬臺左右,2008應該到1200萬臺左右。08年由于奧運會的召開,對大屏的吸引,對一級城市大屏消化能力,可能會維持在780萬臺左右。我們雖然認為這個市場規模擴大,但是液晶電視的特殊性,國產品牌要保持在液晶電視市場的絕對份額優勢,還需要生產企業在消費觀念的宣傳引導,宣傳品的開發,渠道的配合以及充分發揮渠道優勢來充分吸引消費者。原來CRT的銷售渠道、網點服務方式都是寶貴的資源,國產企業應該充分加以運用。
下面我們簡單談一下,我們對07年國產品牌的情況,我們認為07年和06年平板電視依然有比較大的增長,其中液晶是80%,銷售規模700萬臺左右,等離子和液晶相比為35%,與2006年相比,07年平板電視整體增長規模69.8%,二三級城市市場規模增速較快,根據目前銷售量基數判斷,這一區域的增長幅度將遠遠高于一級城市,其中液晶彩電的增長幅度將超過3位數。
液晶電視整體銷售規模中,32—47寸產品的比例將超過75%,遠遠高于其它尺寸產品的銷售量規模;50寸以上產品將主要集中在重點城市個別消費層次,對整體市場規模難以產生重大影響;超大尺寸(60寸)以上產品將主要體現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宣傳效應的應用,對整體市場規模沒有影響。
第四,國產品牌依然會領跑整體國內市場,隨著二三級城市銷售比例的不斷增加以及應用技術的不斷改善,國產品牌在整體市場規模的優勢將比2006年更為明顯,隨著上游面板平均價格的逐步走低,在一級城市大屏幕市場競爭中,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將呈上升趨勢。平板電視整體價格還將保持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降低于2006年,一級市場的價格競爭將主要集中在47左右產品;在32—42尺寸產品系列,由于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對市場份額的渴求,加上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是價格競爭的主要區間,在保證基本利潤水平的前提下,原材料采購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市場推廣成本、制造成本、流通渠道成本的合理有效控制成為企業參與競爭,搶占市場份額的關鍵。
2007年國產品牌企業可能需要生產企業和零售企業的配合,在2007年市場的開拓當中,恐怕會受到當地的一些阻擊,我們認為原來這些企業經過企業改制之后形成了區域性、地區性的小連鎖,實際上他們對整個二三級市場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一點也希望家電連鎖企業在開拓二三級市場的時候有一個提前的認識。
由于時間關系,基本問題就到這里,這是我們的聯系方式,希望今后可以和家電連鎖企業和生產企業有更多的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