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各市場研究公司預測數據來看,2007年國內平板電視銷量有望突破1000萬臺。而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之間的競爭也將達到白熱化程度。有跡象表明,兩者之間的PK已向上延伸至面板領域。專家指出,在上游面板市場,國內外彩電廠商的面板工廠于今年陸續建成投產,將極大豐富等離子面板資源;產品層面,等離子電視全線產品已經實現高清;終端市場,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離子專業委員會也將對消費者開展等離子市場再培育活動。有專家表示,借助上下游共同發力的方式,2007年等離子電視市場有望峰回路轉。
面板緊缺導致終端縮水
隨著數字時代到來,以液晶和等離子為代表的平板電視表現出全面取代CRT電視的征兆,而平板兩大陣營之間的市場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
不過從2005年和2006年各研究機構統計數據來看,液晶電視占據了國內平板電視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這讓同為平板雙雄之一的等離子電視多少有點尷尬。而等離子電視不佳的市場表現也直接導致一些不明白個中緣由的消費者將這一現象歸結于技術不如液晶電視。
但四川世紀雙虹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小紅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卻提出了另一種觀點,等離子電視市場表現不如液晶主要是因為液晶上游資源豐富,液晶面板提供商不僅有日韓廠商,也有友達、中華映管等中國臺灣廠商,而與液晶面板來源地豐富不同,等離子面板資源卻一直掌握在松下、富士通日立、三星、LG等少數廠商手中,等離子面板相對較小的產能也直接導致了終端市場的表現不理想。
其實將等離子終端市場表現不理想的原因歸結于上游面板緊缺的不僅田小紅一個,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市場策劃中心總經理吳定剛、雅佳影音多媒體中國總部營銷本部總監王友廣以及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孝齊在《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都曾流露出這樣的無奈。
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在2007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TCL加大對液晶電視的投入并非企業主觀原因,而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他解釋其中原因時表示,與液晶相對開放的產業鏈相比,等離子上游尤其是面板資源壟斷現象嚴重,供貨緊缺,價格下降空間也不大;更為重要的是,等離子面板廠商百分之百都是國內企業的整機競爭對手,放量供貨根本就不現實,相反液晶在產業上則不受那么多競爭因素的影響。
而DisplaySearch也在2005年底和2006年第三季度兩次作出等離子面板在2007年前后有可能出現短缺的預測,也從側面說明了等離子面板存在著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
廠商扎堆擴產救急
不過等離子面板緊缺的狀況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到明年年初逐步得以緩解。
據記者了解,自去年開始國內外彩電廠商紛紛加大了等離子面板的產能。去年年底,國內彩電企業長虹投資60億元人民幣,建設我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等離子面板及模組量產線。項目已于今年動工,預計在明年早些時候實現量產,達到216萬片/年以上規模;而富士通日立新建面板工廠也將于今年夏天量產,屆時富士通日立的月產能將達30萬片;三星SDI也宣布將增加7300億韓元的投資建設年生產能力為300萬片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并計劃在2007年5月建成投產;而LG電子也宣布將通過擴大生產能力來提高生產規模,計劃在2007年使生產能力達到870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