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價格迅速下滑
催生需求急速增長
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負責人、國務院發展中心某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價格迅速下滑是平板電視市場擴張、進入普通消費者家庭的主要原因。去年以來,平板電視上游屏市場競爭激烈,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價格降勢明顯,帶動了平版整機成本快速下降,總體看來,平板電視銷售價格下降趨勢比面板更明顯。尤其是32英寸和42英寸液晶電視降幅更是接近40%;等離子價格相對穩定,但42英寸產品也有近20%的降幅。在各種平板電視中,50英寸等離子平均銷售單價下降最大,超過了1萬元,現在已接近2.5萬元。在這樣的價格刺激下,今年平板電視市場需求將會迅猛增長。
雖然平板電視價格在大幅下降,但從整個行業來看,仍然有一定的盈利空間。陸刃波指出,現在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銷售毛利率都在30%以上,這保證了企業最基本的凈利水平。隨著面板等價格的降低,今年降價仍然是平板電視市場的大趨勢,不過,37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液晶電視價格會比較穩定。
平板需求
呈現規模效應
據統計,去年國內彩電市場需求達3500萬臺左右,其中城市市場占1800萬臺,液晶、等離子以及背投電視占城市彩電總需求量的30%。平板電視銷售額占城市彩電銷售額的63%,平板市場已呈現規模效應。
平板電視的規模效應不僅表現在生產領域,也表現在零售領域。國美、蘇寧、大中、五星、永樂等家電連鎖企業是推動平板市場規模迅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力量。家電連鎖企業平板電視的銷售貢獻占全部平板電視銷售的70%。隨著連鎖渠道的進一步擴張,這一比重還會加大。
該研究員指出,2004年和2005年是我國平板電視消費市場的啟動期,2006年平板電視銷售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平板電視的銷售比重接近40%,銷售額的比重更是高達85%。在這些大城市,消費者的平板認知率很高,購買趨于理性,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消費市場。
國產品牌占主導地位
但優勢已不明顯
現階段,參與國內平板市場競爭的品牌大大小小有30多家,從品牌數量的構成上看,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各占一半;從市場規模上看,國產品牌占據優勢。
在2004年以前,國內平板市場規模較小,外資品牌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2004年以后,國產品牌迅速崛起,市場份額全面超過外資品牌;2005年已經形成一個完全相反的品牌格局,外資品牌銷量的份額降到20%,國內品牌占到80%;2006年的平板電視銷量,國內品牌仍然占據優勢,但銷售額與外資品牌已相當。專家表示,隨著外資品牌價格的調整,2007年外資品牌市場份額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和可能。
相比傳統CRT市場而言,平板電視市場競爭品牌居多,現在已經進入一個規模競爭階段,開始出現品牌集中的趨勢。國內等離子市場,品牌已經比較集中,松下、長虹、海信、日立四個品牌的銷售額已經占到整個市場的60%。國內品牌像TCL、創維、康佳以及外資品牌的索尼、東芝,基本上放棄了等離子,已全面轉向了液晶電視。2007年彩電競爭的焦點無疑在液晶電視上,等離子電視市場將處于平穩狀態。
大尺寸需求明顯
市場比重近40%
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的調查顯示,伴隨著平板市場流行趨勢的發展,消費者對大尺寸的定義也在發生變化,從32英寸以上到37英寸以上,如今消費者已經普遍認為大尺寸平板應該在40英寸以上,這反映了消費者對大尺寸彩電的強烈需求。2007年,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平板市場比重將達到40%。
實際上,隨著大尺寸液晶屏的量產,大尺寸液晶電視的價格下降趨勢明顯,尤其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市場,液晶和等離子的競爭非常激烈。據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的估測,今年40英寸以上的平板市場,等離子的比重將維持在35%左右,占整個平板電視的15%。
目前,平板市場產品非常豐富,已能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液晶電視已全面壓倒等離子電視,2007年,平板市場會呈現出一種差異化的營銷,液晶電視市場主推46、47英寸的產品,而等離子會專注于50英寸的產品,這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將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二、三級市場
平板發展迅速
在經歷過一級市場的快速發展之后,隨著價格的下降和人們對平板電視認知率的提高,2007年,二、三級市場的平板需求也將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陸刃波表示,2007年,二、三級市場的平板消費需求將成倍增長,比重將由現在的15%上升到30%,并與大城市在平板電視尺寸、規格需求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一級城市消費需求已經向40英寸以上或者更大屏幕的彩電方向發展,但二、三級城市仍將以37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為主,比重約占80%。
該研究員還指出,占領二、三級市場是占領未來平板市場的關鍵,32英寸液晶電視在未來兩年里還會有一定的市場,這為國內品牌產能規模釋放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品牌、外觀、音效
左右消費者購買
現階段,國內平板市場已經進入品質競爭階段,畫質成為消費者購買最為關注的因素,其次是價格。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在對城市消費者調查當中發現,消費者一般很難分辨不同彩電產品的畫質差異,通過賣場產品對比,基本能感受到畫質差異的消費者只有18%。同時,由于各類彩電之間的貼身價格戰,讓消費者很難知道同類品牌、同樣尺寸之間的價格差異。調查顯示,目前認為同類品牌相同尺寸產品價格差距較小的消費者占68%。而且國內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價格差異也在大幅縮小,更加強了消費者的這種感知。
調查發現,如今影響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品牌的影響力,二是外觀,三是音響效果。對此,陸刃波指出,消費者在感知平板電視產品趨于同質同價的情況下,企業面對的突破方向就在于產品功能創新、外觀差異設計和增強音效方面,通過差異化營銷加深消費者的品牌印象。
·專家觀點一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認為——
平板售后有十大遺憾
記者從中國消費者協會了解到,近年來,消費者對平板電視、數碼產品的投訴量呈上升趨勢,投訴后的和解成功率和調節成功率呈下降趨勢,批量質量事故呈上升趨勢,團體動輒幾十人、上百人的投訴呈上升趨勢。
在總結了近年來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的投訴情況后,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指出,目前平板電視和數碼產品的售后存在十大遺憾。
一、消費者對平板電視和數碼產品的質量要求過高,導致糾紛發生。因為這類產品的科技含量高,售價高,更新換代快,價格下跌快。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一般都以挑剔的眼光來看待產品質量,一旦發生問題,哪怕較小的問題,也會引發投訴,解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還有一些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感到自己的產品如同“雞肋”,希望發現一些問題能夠按原價退貨。
二、缺少國家“三包”規定。經營者往往自行規定“三包”期限,對此,消費者反映強烈。
三、產品可靠性差。一些產品剛剛過了“三包”期就發生問題,消費者懷疑少數企業有意按照這樣的標準去設計產品的壽命。
四、維修費用高。動輒數千元、上萬元的維修費令消費者負擔沉重,其實一些零部件是可以進行維修的,比如液晶屏,換一個屏上萬元,修一個屏只相當于換一個屏價格的20%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感到經營者故意讓消費者選擇貴的方式。
五、產品的設計壽命向短的方向發展。
六、信息誤導多。有些經營者有意不告知或者不清晰告知消費者相關的信息。
七、標準不統一。比如對液晶屏的質量判斷標準,有人說全屏有3個以上的壞點即是次品或者是二等品、三等品;也有人說把這一個屏分成九等份,每一個等份上壞點不超過3個即為合格產品;還有一些其他說法,如只數電視畫面居中的那一塊,看其中的壞點是多是少。這些不同標準衡量出來的質量是不統一的,質量的差別甚至相當大。
八、通用件少,涉嫌不節能。每一個企業都以知識產權為由各自成體系地設計自己的零部件,甚至包括螺絲釘都不通用,這樣的設計名義上是保護知識產權,實際上是涉嫌資源浪費,讓消費者多花錢。現在在一些行業已經出現了家電“孤兒”,家電“孤兒”無論誰接手處理都是一個難題,如果通用件多一點的話,解決問題可能就會相對輕松一些。
九、環保措施少,涉嫌不環保。有的企業沒有能力推出環保措施,還有一些企業在別的國家推出環保措施,在中國卻不推出環保措施。所有的經營者都應當用一個標準去對待消費者,而不應當使用雙重標準對待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
十、有線連接費用高,消費者反映比較集中。
·專家觀點二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售后服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周明認為——
平板售后有四大優勢
針對目前人們對平板電視售后服務的各種非議,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售后服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周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雖然平板電視售后服務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平板電視的售后服務水平正在不斷發展。
周明告訴記者,關于彩電的投訴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非常高的,當時彩電維修難是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但是到了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時候,投訴逐漸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在平板電視大量占有市場之后,這個趨勢又有所回升,投訴量開始增多。但是,不管怎么說,彩電的售后服務是經歷了一個從維修難到發展有序的過程。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掌握的情況,平板電視的售后服務狀況還是好的,而且客觀地講,我國的平板企業在售后服務上有著四大優勢。
第一,平板售后服務體系比較健全。所有平板企業在全國均建有較為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其維修網點基本上可以滿足售后服務的需要,也就是說,做到了產品賣到哪兒售后服務網點就鋪到哪兒。另外像上門安裝、上門服務也做得比較到位,對此,消費者是比較認同的。
第二,受理投訴反應比較快。平板企業都十分重視消費者的報修和投訴,一般都有報修電話和投訴平臺,而且能對消費者的報修和投訴迅速做出反應,及時解決消費者提出的問題,消費者對維修拖延、延誤等不滿意的投訴比例比較低。
第三,維修水平相對較高。消費者報修后一次解決率比較高,一次維修不能解決的也都提供了備用機,確保了其收視需求。這方面工作做得比較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生產企業技術培訓工作做得比較好,使廣大維修人員很快掌握了新機型的維修要點,能夠有的放矢地在維修中解決實際問題;二是消費者報修的許多問題不是真正的故障,而是使用問題,只要維修人員稍加解釋或者現場指導操作,問題就能得到解決,所以盡管售后服務量比較大,但是這樣的問題應該說占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第四,生產企業相對比較固定,包修期內售后服務可以肯定。目前,彩電企業經過幾輪洗牌之后,剩下的都是業內的佼佼者了。這些企業對包修期的理解也比較到位,所以工作相對來說做得比較好。
鑒于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周明表示,目前平板電視售后服務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相比,平板電視在包修期內的售后服務水平基本上可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