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起進入產品全方位競爭 獲利差異性變化受高度關注
全球TFT-LCD面板4強第二季財報陸續公布,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面板事業獲利新臺幣24億元臺幣居首,樂金飛利浦(LG.Philips LCD;LPL)大虧新臺幣逾100億元臺幣敬陪末座,友達小賺1.82億元臺幣,奇美電子則虧損9.44億元臺幣。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面板廠分別主攻不同尺寸液晶電視(LCD TV)或寬屏液晶顯示器,系造成第二季獲利良窳主因,然隨著第三季各家面板廠紛補強產品線,彼此產品差異性縮小,面板業進入產品全方位競爭,在短兵相接肉搏戰啟動后,未來獲利變化備受矚目。
面板業者表示,盡管三星與友達第二季出現盈余,液晶電視面板出貨攀升功不可沒,然LPL、奇美第二季虧損,主要原因之一亦是液晶電視面板銷售不佳及庫存過高所致。由于三星憑借Sony與三星2大終端品牌支持,第二季才能順利榮登面板獲利王,而友達亦因液晶電視客戶多是品牌大廠,讓其第二季營運仍出現獲 利;相較之下,過度樂觀預期液晶電視需求的LPL,以及客戶多為二線品牌廠的奇美,第二季便難逃虧損命運。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面板廠多對2006年下半面板需求看法轉趨樂觀,但一方面庫存過高仍是面板廠一大隱憂,更重要的是,受第二季財報影響,各家面板廠紛在第三季展開產品策略重新調整動作,不僅過去涇渭分明的尺寸規格或產品別,在各廠相繼跨足不同面板尺寸及調整產品比重情況下,各面板廠產品差異化正快速縮小,進而自2006年下半起面板廠將進入全方位產品競賽,面板業者坦言,此一趨勢將使得面板產業激戰更加白熱化。
終端業者表示,近期面板廠為尋求新出路,已可看到在產品策略上出現相當大轉變,讓過去各家業者所擁有獨特利基逐漸消失,象是三星原本獨家供應40、46英寸面板局面,隨著友達計劃在第四季加入分食而出現變化;奇美亦透露,除42、47英寸面板外,下一步將考慮投入40英寸與46英寸面板生產;另外,奇美10日宣布六代線將于2007年第四季投片,更使得37英寸面板市場爭奪戰徒增變量;至于LPL則是建立5.5代線,強化32英寸面板與OA面板競爭力。
事實上,過去奇美因領先市場推出19英寸寬屏(19W)液晶顯示器面板,并成為推升其獲利主要動力之一,不過,隨著友達、三星、瀚宇彩晶等面板廠紛跟進,加上LPL亦將于8月加入戰局,迫使奇美再度推出搶占市場新利器22英寸寬屏產品,然目前包括三星、LPL、友達等亦將跟著搶進22英寸寬屏面板,這無疑已讓奇美原本所具備產品差異化優勢喪失。
不過,奇美亦不甘示弱,從過去以生產27英寸面板為主,將進一步跨入26英寸面板生產,以搶食三星、LPL與友達等廠既有市場大餅。
另外,50英寸級以上的大尺寸面板競爭同樣不遑多讓,在三星與夏普(Sharp)八代線產能開出時程確定后,奇美為不讓八代線專美于前,亦將以5.5代線投入52、56、57英寸面板生產,奇美并指出,目前50英寸以上面板需求已顯現,預估2007年出貨量將明顯上揚;在各家面板廠都具備更大尺寸面板生產能力情況下,未來競爭亦將愈趨激烈。
對于未來面板產業景氣,終端業者認為,由于LPL、奇美第二季庫存仍持續高漲,金額分別為13.4億美元與266億元臺幣,為去化庫存到安全水位,面板價格恐仍將有一番廝殺,如今加上各面板廠原本各擁有利基逐漸淡化,面板業進入產品全方位競爭,盡管下半年景氣會逐漸加溫,但面板廠仍將面臨更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