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Intertek是一個獨立的測試組織。受德州儀器(TI)委托,對兩種不同的顯示技術:DLP芯片和LCD的長期性能進行研究。該項目旨在追蹤這兩種顯示技術圖像質量隨時間推移的變化。為了進行測試,由TI選擇了兩種不同技術的數據投影儀,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并由Intertek維護。每一臺機器都在各種色彩和亮度指標下進行了三次負載循環,指標包括亮度、均勻度、全開/全關對比度、方格圖對比度、色差、色彩均勻度。該研究的所有數據都由Intertek獨立收集。靜止圖像也在各種測試環境下顯示,并全程用照相機進行了拍攝。本文將簡要介紹該研究,其使用的方法和設備,并對到2005年12月2日為止的結果進行一個小結。明年一月上旬發布的白皮書將會詳細披露本次研究的結果。
Intertek研究
為進行本次研究,Intertek在公開市場上購買了60臺樣機,并在測試全過程中持有這些樣機。共使用了54臺樣機,包括3個型號的DLP 機器和3個型號的LCD機器。54臺樣機被分作三個負載循環,每個循環包括各個型號的三臺樣機。負載循環采取連續工作模式;5.5個小時開機,2.5個小時關機模式;以及1.5個小時開機,2.5個小時關機模式。其余6臺機器用作普通的溫度測試。除了為基線測試進行亮度和對比度調節之外,樣機的狀態保持不變。
該測試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收集溫度數據,以確定各個型號的機器溫度下降到環境溫度5%區間內所需要的時間。接著按照 IEC 61947-1:2002,電子投影測試和關鍵性能指標文檔編制第一部分:固定分辨率投影儀(IEC)進行基準調整。最后對所有樣機進行評估。
第一階段
從公開市場上購買的樣機中取出一臺不做測試的機器,收集溫度數據。該操作意圖是確定在持續開機24小時之后,顯示器件溫度下降到環境溫度5%區間以內所需的時間。用記錄下來的最長時間作為本測試所有型號投影儀的關機時間。除此之外,該操作獲取的數據還用來驗證本測試樣品的擺放。通過監控非測試用樣品的周邊溫度并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確保樣機沒有受到臨近樣機散熱的影響。在正常溫度測試結束之后,非試驗樣機被封存。
第二階段
每一臺樣機在本階段都要進行基準調較。具體做法是在與接受測試的樣機距離相同的屏幕上用圖像生成器投射ANSI灰度表。在樣機開機至少15分鐘之后,按照IEC規格第5部分指標調整圖像的亮度和對比度。記錄下測得的值,貼在樣機上供以后參考。對于每一臺樣機重復這一過程。
第三階段
最后使用IEC圖A.2的13位置圖案在全屏上確定線性驅動器的位置。首先在屏幕上投射該圖案,然后將線性驅動器移動到位。記錄下相應的X軸和Y軸的坐標并輸入位置程序。在測量黑白格對比度的時候使用16位置圖案重復這一過程。對每一臺樣機單獨重復這一過程。該操作結束之后分別按照負載循環對樣機進行測試。在測試開始之前,由外部的調校公司根據國家標準和技術協會(NIST)有關標準對所有儀器進行校準。
柯尼卡美能達CL-200 – 測光表
Chroma 2329 – 圖像發生器
Fluke 2686A – 數據記錄器
Staco 能源產品公司 MVR-20WCIY045 – 自動電壓調節器
Fluke – 電壓表
為了解決可重復性問題,每個樣機都通過樣機底部的吊裝孔固定在3/4英寸厚的夾板上。事先在夾板的吊裝孔部位鉆孔。此外夾板上還有三個鉆孔,用來將其固定在測試窗內。這樣保證了夾板和樣機的位置在測試窗中可以重復。然后將熱電偶置于每兩臺樣機之間的散熱口處。這樣就可以監控樣機周邊的環境溫度,并可以確定所有的樣機在夜間和周末正常循環。循環通過壓縮空氣實現,并由一臺運行商業控制軟件的個人電腦所控制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氣壓缸安裝在樣機的開關上,一次動作為開,兩次動作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