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視,特別是液晶電視,是最近一段時間顯示產業和市場最熱門的詞匯之一。2006年已經過半,中國平板電視產業與市場發展的究竟如何?筆者的評判是:“喜憂參半”。
一喜:市場持續增長
市場持續增長,是中國平板電視市場近幾年來的顯著特征。據賽諾公司平板電視產業/市場季報顯示,2006年第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總出貨為93萬臺,第二季度由于“五一黃金周”的熱銷以及六月份“世界杯”熱潮,市場仍然增勢迅猛。
預計2006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總體出貨200萬臺,其中終端零售172萬臺,接近2005年全年平板電視的總零售量,同比增長173%。零售額方面,2006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銷額有望達195億元,同比2005年上半年增長135%。
其中,液晶電視2006年上半年零售量有望達140萬臺,同比增長239%。等離子電視由于尺寸集中在大尺寸,總體零售量少于液晶電視,2006年上半年預計達32萬臺,同比增長47%。
再看大屏幕液晶(40英寸及以上),2005年上半年還幾乎為零,今年上半年零售量達到26.7萬臺。
可以看出,無論是液晶電視、大屏幕液晶電視、還是等離子電視市場,都處于高速且持續增長勢頭,確實令人驚喜萬分。
二喜:眾多企業看好
從2003年開始連續數年的增長,使中國企業絕對看好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特別是液晶電視市場。于是,無論是老牌的中國彩電巨頭企業,還是曾經是二線或三線的彩電企業,或是IT企業甚至是那些非彩電企業,都下定決心要在中國平板電視市場(主要是液晶電視市場)表現一番,掏到一桶金。
眾多企業的絕對看好,使本來還有些不定因素的液晶電視市場,基本上排除了變數,眾人拾柴火焰高,中國平板/液晶電視是最有發展前途的市場是勿庸置疑了。
三喜:城市家庭接受
市場上平板電視令郎滿目,生產企業的大力推廣,再加上媒體的爭先報道,使中國城市消費者淹沒在平板電視的市場海洋之中。不管中國城市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真正了解有多少,但是,買高端彩電就買平板電視,那是絕對沒有錯的了。
市場持續增長,企業紛紛看好,城市家庭接受,使中國平板電視形成了一個閉環,供給與需求的高度一致,使中國平板、特別是液晶電視市場成為人人看好的市場。
一憂:過份依賴低價
談起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除了高速增長之外,另一個最頻繁出現的詞匯就是降價。進入市場要降價,擴大占有率要降價,保衛市場地位要降價;主流機型要降價,非主流機型要降價;生產廠家要降價,零售商家要降價;品牌之間的競爭要降價,品類之間(等離子和大屏幕液晶)的競爭要降價。可以說,在中國平板電視市場上,降價現象無處不在。
近期,降價最迅猛的是40英寸級(40—44英寸)的平板電視,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大屏幕液晶電視,價格都直逼等離子電視。國外大屏幕液晶電視與國外XGA等離子電視的差價已經小于20%。
應該承認,隨著平板電視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平板電視,特別是屏的生產效率會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成本逐步降低,是平板電視的價格有了大幅度降低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降價或低價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企業過份依賴于低價,甚至以虧本作為代價,那么,這種低價策略就非常可怕了。
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市場價格比較
二憂:戰略重點雷同
如果我們分析國內品牌彩電企業的平板電視戰略,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把重點放在液晶電視市場上;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國內品牌彩電企業的液晶電視戰略,可以看出,多數企業都是執行各個尺寸通吃的戰略。這就是說,國內品牌的平板或液晶電視市場上的戰略重點是非常雷同的。
讓我們再分析國外品牌彩電企業的平板電視戰略,可以看出它們明顯的差異化戰略方向:
夏普:主攻液晶電視市場;
索尼:大屏幕液晶和3LCD電視;
松下和日立:中小屏幕做液晶,大屏幕做等離子;
東芝:曾經是液晶和等離子都做,但現在重點為液晶;
三洋:液晶、等離子、3LCD電視;
讓我們看杰克 . 特勞特是怎樣描述戰略的:什么是戰略?戰略就是與眾不同。顯然,國內企業的戰略重點太雷同了,這是我國價格戰如此頻繁的主要動因。
三憂:心態缺乏平和
賽諾公司根據多年的研究,一直堅持一種觀點,那就是中國彩電市場一定是多元并存的格局,即,在未來幾年內,液晶、等離子、微顯、CRT,以及今后可能出現的各種電視技術,都將在不同程度上在市場上共存。我們也不否認某些電視技術可能從市場上消亡,但一種電視技術類型獨霸市場的格局是幾乎不可能的。
但是,無論彩電企業,還是媒體,都似乎抱定了“液晶電視獨霸天下”的觀點,產品重點是液晶,宣傳重點也是液晶。似乎,液晶電視是十全十美,而其它類型的電視全部一無是處。
前一段時間,:“中國視像行業協會”、賽諾市場研究公司、《中國電子報》共同發表了《中國等離子產業白皮書》。我們一再聲明,絕無攻擊液晶電視的意圖,液晶電視是中國、乃至世界顯示市場成長最快的產業,我們只想把中國彩電市場的本來面目還原給消費者。但是,一些企業和媒體還是誤解了我們的本意,非得把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對立起來。
所有這些,都是心態缺乏平和的體現。實際上,任何一種產品,都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不足,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極端地夸張某類產品的優點,或貶低某類產品的不足,都是不可取的。在此,我們舉出一些心態缺乏平和的語言:
“等離子明年可能被淘汰”
“多數42英寸等離子電視是偽高清”
“液晶電視是偽數字電視”
“CRT彩電很快會被清除出場”
過份依賴低價、戰略重點雷同、心態缺乏平和,都是我們必須給予警惕的,這樣,我們才能在新的一輪市場機會中,抓住機會,防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