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公布的《2006中國高清電視消費者需求調研報告》顯示,九成消費者青睞高清電視,而液晶大有終結等離子之勢。
報告顯示,90.2%的消費者希望2008年之前擁有高清電視,但很多消費者對高清電視仍存在認知誤區。在北京、上海、廣州的消費者中,有高達86.2%的人聽說過高清電視,卻只有18.8%的消費者能正確認識高清電視所必須具備的幾項主要條件——720線以上的分辨率、接收并顯示高清信號、16:9的顯示比例。還有些消費者認為平板電視或者數字電視就是高清電視。
另有國務院日前發布的《2006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研究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底,中國城市居民人均住宅面積超過26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6平方米,居室空間的增大直接帶動了彩電需求尺寸的增大。調研數據顯示,2005年平板電視消費市場,消費者對3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產品選購比重為21%,而2006年一季度,這一比重已上升到35%,近期需求比重達到35.2%,大尺寸平板電視正表現出強勁的需求增長趨勢。
同時,有關數據顯示,在液晶與等離子的對壘中,市場份額迅速攀升的液晶電視似乎已危及到了等離子的地位。自2005年開始,液晶電視市場快速向大尺寸發展,截至2006年一季度,3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份額已逾六成,其中,40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幕市場份額達16%,2006年一季度銷量為10萬臺,比上季度增長58%。基于第七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相繼投產,大屏幕液晶電視成本迅速下降,而市場規模正在飛速增長,正在危及等離子電視在40英寸及以上大屏幕市場的主導地位。
蘇寧北京分公司市場部經理徐正飛介紹說,以40英寸為例,液晶要比等離子高7000元左右,但液晶也正在努力縮短差距。在蘇寧五一的促銷中,液晶電視的降價平均高于等離子1000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陸刃波強調,液晶、等離子產品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彌補普通CRT彩電大屏幕化發展的不足。現階段,雖然大尺寸平板電視表現出了強勁的需求增長態勢,但還沒有形成規模,液晶與等離子電視仍在各自優勢尺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兩種產品將在大尺寸需求成熟時開始正式交鋒。
陸刃波分析說,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增速的形勢下,等離子電視份額將快速下滑,而一直以來傾向于等離子電視推廣的松下、三星、日立等日韓品牌,在中國市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同時表示,預計到2007年中期,中國平板電視市場37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比重將接近50%,進入規模發展階段,等離子電視能否守住最后的市場份額值得關注。寄望于等離子市場發展的企業能否從平板電視市場獲益,完全依賴于企業如何有效培育、運營市場,如何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等離子電視產品。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平認為,中國等離子市場主要面臨以下危機:一、超大尺寸需求不足,因為等離子在40英寸以上才有優勢,如果超大尺寸的需求不足,等離子市場就難以打開;二、液晶電視先聲奪人,目前消費者的“液晶傾向”不少是被廠家炒出來的,國內外各大彩電品牌紛紛宣布將液晶作為未來發展方向,轟炸式宣傳和瘋狂降價之聲不絕于耳,而等離子電視市場相對平靜;三、價格定位趨低、趨同;四、缺乏差異,不僅產品缺乏差異化,分辨力也缺乏差異,絕大多數是標清,還有營銷手段缺乏差異,不外乎降價、促銷。
葉平同時指出,判斷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要看它是否有致命的缺陷。從市場角度看,液晶在與等離子的強強對話中已逐步占據上風,但這并不表明液晶一定會成為今后高端市場的唯一。如果客觀地將液晶和等離子相比較的話,就不難發現雙方在功能和技術上各有千秋,關鍵在于兩點:一、雙方誰更適合于市場、適合于消費者;二、誰能率先突破自身的技術瓶頸。如果等離子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行業便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