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依據McKinsey針對大陸一、二級城市和鄉鎮家庭的調查,大陸平面電視內需市場的規模將超過400萬臺,隨著TFT-LCD的相關需求不斷增溫,廠商對于擴充產能的布局持續進行,在投資成本考量下,大陸自然成為廠商的首選。另一方面,“十一五”計劃確立平面顯示產業為重點目標后,各地方政府自然針對相關的投資優先處理,除了配合國家發展暨取得中央支持外,也冀望藉由平面顯示產業的相關投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加強自身的競爭優勢。由于發展平面顯示產業的相關配套措施隱含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多利益,從拓墣產業研究所(TRI)的觀察,現階段大陸各級政府對于相關產業投資的爭取絕不手軟,彼此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然而這樣的競爭形勢,會將大陸平面顯示產業帶往良性或是惡性的發展,仍有待觀察和評估。
從康寧到LPL的投資案,TRI發現日、韓、臺相關廠商在大陸的投資仍以獨資型式居多,特別在關鍵技術方面的投資,絕對是以獨資為唯一的投資方式。表面上,這些投資案為大陸的平面顯示產業帶來風光的效果,除了成為市場的焦點,并帶動相關產業競相投入,但在大陸的技術轉移,則無任何實質的幫助。目前大陸已成為全世界平面顯示產業最大的生產基地,然關鍵零組件和材料的技術仍掌握在外商手中,在產業鏈分工上,大陸業者仍位于末端的制造加工,其產業地位的重要性和所產生的商業價值在產業鏈中顯得渺小,而平面顯示產業的關鍵技術,仍無法經由外商的投資而順利轉移至大陸本土企業。在產業競爭白熱化的今日,專利技術的掌握成為勝負的關鍵所在;然而TRI認為,大陸本地相關企業無法從外商的投資中獲得實質的幫助,在自主知識的建立上,大陸整體產業仍有段長遠的道路要走。
年初康寧爭奪戰已宣告落幕,但各省對于光谷地位的爭奪戰并不因此而停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態勢。近一個月來,除了原來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主要城市外,另有其它省份/城市也加入這場戰役,而且對于相關的造勢和宣傳水平不斷升高;如武漢宣布臺灣彩晶和冠捷將合資建設LCM廠、寧波宣布奇美將投資LCM廠并且大張旗鼓的舉辦相關會議、廈門除了華映入主廈華外,又透露友達將至當地投資LCM廠。而身居領先地位的廣東省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除了宣布奇美投資佛山外,今日又透露LPL投資案的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