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報道稱,隨著數(shù)字電視終端顯示標準的正式公布,各大廠商紛紛希望在目前混亂不堪的高清電視市場中驗明“正身”,市場需求直接引發(fā)了一場高清的認證大戰(zhàn),至少有康佳、TCL、海爾等三個廠商宣布自己是第一個獲得高清認證的。
對此,4月11日,又有一些企業(yè)加入“戰(zhàn)團”。廈華的說法是,其“通過高清認證的共有5大系列,是眾廠商中通過認證產品機型數(shù)量最多的企業(yè)”,“是最大贏家”;等離子電視的主力軍松下也稱獲得首批論證。
廈華相關人士最后的說法可能揭示了事實的真相,應該是,“二十多家知名大型電視機生產企業(yè)的六十多個型號的產品率先獲得了首批高清晰度電視機CQC標志認證證書”。
同時,另有廠商人士認為,目前具備數(shù)字高清電視認證資格的機構應該為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CESI,業(yè)內稱為電子部四所,以下用此稱呼)。
值得注意的是,信產部4月10日明確宣布支持電子部四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數(shù)字電視產品相關認證工作,這意味著國家廣播電視監(jiān)督檢驗中心(業(yè)內稱電子部三所,以下用此稱呼)沒有被正式列為認證機構。
對此,得知消息的電子部三所一位知名專家表示出無奈,他說,“四所是信產部所屬的電子行業(yè)的認證機構,三所應該也參與,國家數(shù)字電視標準制定組組長劉全恩就是三所的專家,很多認證的產品都是到三所檢測的。對于為何信產部的公告中只提四所,則不清楚。”
目前,從各廠商得到的消息是,多數(shù)彩電廠家獲得到的是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認證。尤其是4月7日一大批的彩電廠商宣布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認證書后僅三天,信產部就宣布,“將聯(lián)合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部門,支持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CESI)等行業(yè)性認證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數(shù)字電視產品相關認證工作”。
對于電子部四所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有什么區(qū)別?相關人士認為,前者是信產部的機構,后者是國家認證委的機構,由于信產部主管平板電視行業(yè),應該是得到信產部機構的認證更可靠,但目前彩電廠商拿的是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認證書,信產部發(fā)布上述公告應該是有所暗示。
該人士還表示,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本身無檢測設備,應該是委托電子部三所檢測的,后兩者關系更密切。
對于認證機構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國電子商會常務副會長王寧認為,認證本身沒有錯,以前市場上充斥著令人眼花繚亂的高清概念,因為沒有標準可依,高清的標示非常混亂,也存在著一些誤導,讓消費者無所適從,現(xiàn)在數(shù)字電視經(jīng)過認證后,掛上權威機構出具的高清或標清認證書,消費者可以明白消費。
他還表示,信產部發(fā)布公告宣布支持行業(yè)認證機構的做法是正確的,但他同時認為,認證機構也不能搞壟斷,不能只交給一家機構做。他表示,認證機構應該由若干有資質的機構組成,這種資質由國家認標委批,否則會產生新的壟斷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