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電視近幾年因為終端市場的推動,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盡管關于高清電視的標準遲遲沒有出臺,但這并沒有影響彩電企業對高清的推動。據中怡康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廠家宣傳的平板電視幾乎都是高清電視,而CRT電視也有32%左右都打出了高清的旗號。
于是,大家紛紛把對高清的關注聚積到終端市場,而關于高清存在的種種問題也都指向終端產品,比如高清電視標準沒有出臺對市場的影響等等,忽略了高清其實是一個產業鏈。
高清要求的不僅是電視機支持高清顯示,還要求有高清的輸入。但目前的實際情況如何呢?
首先,高清節目和高清頻道嚴重匱乏。目前只有央視傳媒與上海文廣集團開通了高清頻道。盡管他們稱每天播出時間15個小時,但據消費者反映,重復播出率比較高,而且大部分節目均由國際知名電視機構制作,這就意味著需要購買引進國外的優秀高清節目,而這些將直接導致高清收視費用的居高不下。
目前,開通一個高清頻道,消費者每月要支付120元,這與有線電視每年144元的收視費相比無疑是天壤之別,而且有線電視有近千個頻道可供消費者選擇,這點值得高清產業的前端廠商學習并反思。
其次,有了高清的電視是否能顯示高清的效果,這還有各地方運營商的責任。各地方運營商在開通或轉播高清節目的時候,采用的壓縮率不同,其傳送的高清節目質量也不同。
目前高清產業鏈條存在的一些問題,說明了高清電視的標準對整個產業的發展只是一小部分。該標準的出臺,更多的是為了讓廠家的產品能對號入座,消費者選擇起來更方便,而僅僅一個標準還實在擔當不起推動中國高清發展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