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結算報告中超薄電視表現搶眼
其實,最近有很多與FPD業(yè)界人士進行交流的機會。大家的關注焦點似乎都集中到了超薄電視上。從各電子廠商2005財年第3季度結算報告來看,超薄電視的表現也非常搶眼。受此影響,各廠商都準備大幅提高大屏幕超薄電視的產量。
某液晶面板廠商總負責人深信,即便像日本這樣的狹小住宅環(huán)境,也能夠接受40英寸以上的大屏液晶電視。“由于液晶的顯示效果非常精細,即使在近距離欣賞也沒問題。甚至感覺50英寸以上的產品也會熱賣。”
由于各廠商都制定了增產計劃,所以可以想象競爭將會非常殘酷,而這位負責人卻表示“有足夠的勝算。”對于成本競爭力,就像筆者此前曾經提到過的那樣,大屏電視中零部件與材料的成本在整體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將超過70%,這樣擅長制造技術的日本廠商發(fā)揮優(yōu)勢的余地將會更大。
在大型化方面“垂直整合型”更具優(yōu)勢
隨著各廠商相繼增產,可以想象超薄電視的價格將急劇下降,而這位負責人則認為“若論大屏電視,消費者肯定會在使用10年的前提條件下才去購買。如此一來,不僅是價格,品牌、產品質量、功能都將成為購買產品時的重要決定因素。”在品牌、質量、功能上具有優(yōu)勢的日本廠商,其競爭力將會越來越高。
另外,在全球戰(zhàn)略方面,大型化也在朝著有利于日本廠商的方向發(fā)展。提到大屏,包括面板在內,零部件與材料都將日趨大型化,物流成本將隨之增大。因此,與將全球各地生產的零部件集中起來進行組裝的水平分工型生產體制相比,在同一個地方由零部件到產品實現一條龍生產的垂直整合型更具優(yōu)勢。在日本廠商中,很多已經確立了垂直整合體制。這位負責人自信地表示,今后還將在海外逐步建設垂直整合型的超薄電視廠。
OLED也在尋求大尺寸出路
一位被稱為OLED權威的專家嘆息:“作為有機顯示器來說,只要買來零部件和生產設備,誰都可以生產。無法充分顯示日本廠商的高技術。”
其實,日本廠商過去在OLED方面投入了大量的開發(fā)資源,盡管在技術方面處于領先位置,但在業(yè)務方面走在前列的卻是從NEC收購OLED業(yè)務及相關專利的韓國三星SDI公司。
另外,通過購買生產設備,中國的OLED面板生產線也接連上馬。中國政府對OLED相當重視,以清華大學為主確立了國家級研究項目。據稱,清華大學的研究是返回到材料開發(fā)階段開始的。在中國有意參與OLED業(yè)務的企業(yè)達到了100家。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能夠發(fā)揮日本技術實力的領域而被這位專家寄予厚望的就是以有源矩陣方式進行驅動的大屏OLED電視。這位專家滿懷期待地表示:“以較高的質量水平和成品率生產大屏OLED電視產品,對于未獨自進行技術開發(fā)的后來廠商來說并非易事。日本廠商應當在大屏幕領域尋求出路。為此,就要看企業(yè)首腦的判斷與領導能力如何了。”
大型化有可能促進“整合化”
在液晶以及OLED等顯示器領域,對日本廠商而言大屏幕的比小屏似乎更能提高競爭力。這種現象應當如何解釋呢?
從“產品結構”的觀點來進行探討。從樂觀的角度來講,采用FPD面板的產品過去屬于“模塊(組合)型”,但隨著大型化的發(fā)展,有可能變成“整合(磨合)型”。所謂“模塊型”產品就是指只要買來標準零部件將它們組裝起來就能制出產品來。而“整合型產品”則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對專用零部件不斷進行調整才能實現所需功能的產品。
電腦顯示器無疑就是“模塊型”產品。筆記本電腦和小型超薄電視等產品盡管相對來說“模塊度”較低,但仍舊屬于“模塊型”。而大屏幕超薄電視則有可能變成“整合型”產品。
通常來說,產品結構都會由“整合型”向“模塊型”轉變。這個過程稱為“模塊化”。但偶爾也會產生由“模塊型”向“整合型”轉變的“整合化”。比如“隨著零部件功能的不斷提高,相互之間的干擾問題就會日漸暴露出來,就會促進整合化。另外,因小型化等原因致使產品系統(tǒng)內部多余的空間日漸縮小也會促進整合化”。
根據上述解釋,往往都是小型化的發(fā)展使得零部件之間的磨合更為重要。比如,為了實現“散熱”功能,假如是臺式電腦只要買來風扇裝上去就行了,而筆記本電腦則必須對機殼和印刷電路板等各種配件進行調整。
與電腦不同,作為超薄電視來說,也許是大型化更能促進整合化。由于沒有太多的論證材料,還無法深入探討,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消費者對于客廳中的主角可能要求它必須具備更感性的品質。為了實現能夠滿足這種感性要求的“圖像效果”,不僅是面板,還必須對圖像處理芯片和軟件等各種關鍵技術進行精巧的調整。另外,尺寸越大,就越要求它像“家具”,需要有較高的完成度。
雖然一邊要與韓國和臺灣廠商激烈競爭,一邊同時兼顧零部件與成品業(yè)務的難度很大,但筆者還是希望大型化能夠有助于日本廠商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