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國內彩電行業排名前四的企業——TCL、康佳、長虹和創維在深圳宣布合作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希望能在液晶面板領域有所作為,這家公司的另一個股東來自深圳市政府全資的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彩電企業的面板躁動開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不過這種支持能夠起到多大作用以及何時才能起到作用尚未可知。
各有所思
“在2004年。這幾家彩電企業就開始商討合作搞液晶面板的可能性,去年談了很長的時間。”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忠厚表示。于忠厚的另一個職務是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這家公司隸屬于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主要負責深圳市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招商和投資工作。
在CRT(陰極射像管)彩電時代迅速崛起的中國彩電企業現在遇到了新問題,彩電技術從CRT向液晶過渡的時候,日、韓彩電企業擁有了可以與中國對手打價格戰的資本,因為這些企業同時也是液晶電視的面板供應商。
“屏的成本占了液晶電視的70%。”國信證券家電行業研究員王念春說,由于受上游的價格擠壓太厲害,國內彩電企業在平板電視上的利潤非常低。而國外企業則利用屏資源優勢不斷挑起價格戰。
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一人士透露,在平板電視剛興起的時候,日、韓面板企業向國內彩電企業提供的液晶面板價格相對較高,而且往往是國內企業剛采購回來,日、韓彩電企業就馬上降價,國內企業的平板彩電還未上市就被打了一棒。
在液晶面板方面的成本優勢,使這些國外品牌在不斷挑起價格戰的同時,還能維持比國內企業還高的利潤。“其實日、韓彩電廠家多是在中國本土采購其他原材料生產或貼牌生產,平均每臺同等液晶電視的市場價格比國內企業高1萬多元,即使它們降5000到6000元,利潤空間也比國內品牌大。”康佳集團一人士說。
剛從CRT向平板轉型,平板電視的利潤就由于國外品牌的價格戰大幅縮水,這是國內彩電企業始料未及的。在2008年左右,平板電視市場成熟之前,打破上游資源瓶頸成為TCL、康佳等中國彩電企業的頭號戰略課題。
彩電企業的心思與急于在產業結構轉型方面取得進展的深圳市政府不謀而合。在深圳市政府的“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包括新型平板顯示器在內的數字視聽產業被確定為創新戰略產業,而且面板產業作為一項需要大資金投入的項目,單獨一個彩電企業,甚至幾家彩電企業都無法完成。“現在5.5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就需要100億元人民幣左右,6代、7代生產線所需投入更多。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是個投資公司,這四家彩電企業需要投資公司的協助,這也是為什么5家公司能走到一起的原因。”于忠厚說。
合作猜想
新成立的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1000萬元人民幣,“四家彩電企業各投資了200萬元,政府方面投入了12萬美元。”康佳集團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投入比例,參股的5家公司各占20%的股份。
由于面板生產線所需的巨大投入,人們根據這家公司的注冊資本而懷疑生產面板的可能性是理所當然。
于忠厚表示,聚龍光電主要是一個投資平臺,不會直接介入到面板的生產,“進行企業化運作后,再找平板廠商合資或合作,引進他們的技術和產品。”
在四家彩電企業內部對合作建立光電公司進軍面板領域存有不同看法。TCL集團上述人士認為,面板生產線投資大,周期長,而且現在上游市場逐漸呈開放趨勢,投入這么多的精力來搞面板似乎并無太大必要。
創維集團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核心技術不是非要擁有不可,現在上游也存在激烈競爭,面板這塊日韓買不到在臺灣可以買得到。”
從面板供應布局來看,國內彩電企業所采購的面板主要來自日韓和臺灣,比如TCL平板電視的面板來自LG、三星、中華映管等,康佳彩電的面板則分別來自韓國和臺灣市場。面板不可能全部由日、韓彩電企業掌握,這是懷疑彩電企業上面板生產線的人士的理由。據了解,康佳集團總裁侯松容與其平板事業部老總去臺灣參觀考察幾家企業后,發現有些企業的面板生產技術比日、韓企業還要領先。他們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中國人喜歡超前,把新興技術運用到產品中,因此有些技術要好很多。
基于懷疑者的設想,聚龍光電所能扮演的角色,除了投資平臺外,還可以有其他,“比如作為采購平臺,為四家彩電企業統一采購面板資源。”不過,2008年的平板電視市場如果出現井噴的話,現在上面板生產線不失為遠見之舉。
相關新聞
國產電視整合上游資源 打破日韓壟斷兩岸企業聯手
隨著平板電視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電視廠商之間各個環節的競爭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在平板電視面版生產技術嚴重缺失的市場局面下,國內的電視企業開始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企業單純依靠現有的技術和資源已經很難在未來的電視行業中立足。技術和資源的整合將成為國內電視廠商未來發展的關鍵。
平板電視面版的生產線主要集中在日韓兩國以及中國的臺灣。在行業競爭相對壟斷的前提下,他們的日子都相對太平。
由于建立平板電視面版生產線門檻過高,很多電視廠商雖然意識到上游資源的重要性,但還是力不從心。為解決生產線難題,抓住下一輪市場的商機,部分國內電視廠商最近開始向上游領域進軍,通過各種方式來向平板電視面版生產線行業靠攏。
打破日韓壟斷兩岸企業聯手
面對電視行業競爭的加劇,臺灣中華映管率先打破上游企業相對平穩的競爭局面,攜手廈華電子建立全球最大平板彩電基地。1月17日,雙方分別與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舉行了投資建廠的簽約儀式。項目合計總投資近30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達110萬平方米,預計2年內建成投產。
臺灣中華映管與下游電視企業的合作,實際上是向其他平板電視面版廠商宣戰。
臺灣中華映管選擇廈華的主要目的,是依托廈華在全球的市場銷售份額來全面提升中華映管在市場上的占有比例,進而在未來平板電視的爆發期贏得最大的市場收益。
廈華的舉動很快影響到整個電視行業。其后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創維、TCL、康佳、長虹及一家被稱為深超科技投資公司在深圳宣布,五家公司將合資組建聚龍光電公司。聚龍光電的投資意向其實是較為先進的第6代液晶屏生產線。
創維、TCL、康佳、長虹這四家企業的做法,意在擺脫上游企業的控制,在未來競爭中給企業爭取更多的市場空間。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電視廠商整合行業上游資源、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只有整合電視行業的上游技術資源,中國的電視企業才能夠真正的做強做大,走出國門。電視廠商介入上游資源的做法將加速整個行業的市場裂變,并影響到全球的電視市場發展。但有些企業在整合上游資源的方式上還應多加小心。生產平板電視面版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運作項目。
整合上游資源廈華胸有成竹
中華映管與廈華電子的合作,使廈華電子成為目前中國彩電廠商中惟一實現產業上下游整合的企業,競爭力將大幅提升,更加穩固廈華的領先優勢。
中華映管林鎮弘董事長表示:“在液晶顯示應用與數字電視的產業趨勢下,品牌廠商必須擁有上游面板廠支持,才能確保面板供應無虞,享有技術、設計、物流、服務、成本等差異化優勢,拉開與競爭對手距離。”
廈華這兩年來一直是通過產業鏈結盟的形式,實現優勢技術互補。他們相繼與世界上主要的液晶屏和等離子屏的兩大廠商———韓國三星、LG達成了深層次的技術合作計劃,更與后者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另一方面,廈華電子還決定引入戰略投資者,以股權為紐帶,以產業整合為手段,實現強強聯合,發揮綜合效應,從根本上解決廈華重要資源的戰略保障、資金需求的增大以及內部管理的提升等問題,從而增強廈華電子的發展后勁。
創維、TCL、康佳、長虹及深超科技投資公司聯合成立的聚龍光電公司,與電視行業的發展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真正要將這個上游平板電視面版生產環節運做到位,在技術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目前聚龍光電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尋找技術合作伙伴。
聚龍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婁超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興建第6代TFT-LCD前工序生產線,靠自主研發已絕無可能,不僅時間上來不及,而且很多關鍵技術很難掌握。惟一的出路是找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合作。
廠商聯盟觸動面版企業敏感神經
在平板電視面版企業中,技術并不能完全保證企業在同行業的競爭中保持不敗之地。擁有關鍵技術并不能保證企業就能贏得市場。只有商業化的勝利才是最終的勝利。平板電視面版企業在未來的市場中生存,不僅要擁有過人的技術,而且還要參與到電視一線市場的競爭,通過對一線市場的操控而拉動平板電視面版在市場當中的地位。
在日本,能擁有平板面板生產技術的企業曾有好幾家,但其中不乏競爭失敗之例。
現在,日本的面板生產越來越向松下與夏普集中。這種由市場帶來的行業優勢已成為這個產業的一大趨勢。
在電視行業中,一向是日本、韓國的電視企業相對壟斷著產業的上游技術。這些企業不僅扮演著平板電視面版的供應商,同時也是電視市場中的巨頭。在“自產自銷”的同時,還迫使其他電視企業不得不為他們的技術買單。
中華映管與廈華電子的合作,是在雙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廈華看好中華映管的技術,中華映管相中廈華的市場。他們的合作完全打破了日韓電視企業在行業中主導地位,勢必引發平板電視行業新的競爭態勢。
拼技術降價格中國電視將力拼全球市場
擺脫了上游資源的束縛,中國的電視企業將逐漸加快向國際市場的進軍速度,在國際市場上與洋品牌拼技術、降價格的市場局面也會更加明顯。
國產電視企業的迅速轉型,趕在平板電視市場爆發期的前夜,憑借著上游技術資源所帶來的全新空間,價格將成為國產電視企業一把雙刃劍,不僅打破日韓電視廠商在國際市場的常規運做模式,而且還為企業自身贏得了更多的海外定單。
2005年,只廈華一家平板彩電的總出貨量就超過85萬臺,已占領了全球平板電視4%的份額。目前全世界每賣出100臺平板電視就有4臺是來自廈華的,廈華已躋身全球平板彩電八強。
據專家預測,2008年時,全球液晶電視機的市場銷量將達到7000萬臺。以廈華為代表的中國電視業將在這塊大蛋糕中切下遠遠超過4%的份額。
中華映管在廈門投資的TFT-LCD液晶顯示模組廠項目用地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2億美元。該工廠生產規模為年產液晶面板500萬片,年產值約200億元人民幣。廈華電子的平板電視工業園項目總投資額13億人民幣,年產平板電視800萬—1000萬臺。這兩個項目計劃將在兩年內同步完工并投產。這意味著,屆時廈門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彩電“智造”基地。(中國青年報/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