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調查的幾大面板廠商幾乎壟斷了大屏幕液晶面板的供應,一旦他們有任何閃失,肯定對大屏幕液晶面板的供應有影響,最終也肯定會影響到終端的液晶電視產品。”產業觀察家、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這樣表示。
液晶面板行業正在經歷第一次、不過也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行業危機。因為涉嫌串通保價,三星、LG-飛利浦、夏普、友達光電、NEC等液晶面板巨頭遭到了來自歐盟、美國以及日本、韓國相關反壟斷機構的調查。如果被證明情況屬實,進行串通保價的廠商將會被命令繳納巨額罰款。有分析師估計每家企業的罰款金額將高達2億美元,五大面板廠商的罰款金額累計將超過10億美元,這個數字將創下歷史上最高數額的反壟斷罰款。
當市場看過了太多下游整機廠商的價格戰后,上游企業的競合關系也開始浮出水面,這種蝴蝶效應多久才能波及到終端市場,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對于面板占到總成本70%~80%的液晶整機產品來說,上游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最終體現在終端產品上。
“接受調查的幾大面板廠商幾乎壟斷了大屏幕液晶面板的供應,一旦他們有任何閃失,肯定對大屏幕液晶面板的供應有影響,最終也肯定會影響到終端的液晶電視產品!碑a業觀察家、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這樣表示。
緣起圣誕采購季
12月8日,全球液晶面板產量首位的韓國三星電子接到了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匯報命令。此外,三星還收到了來自韓國、美國當局同樣的調查通知。
同一天,日本最大的液晶廠商夏普在美國的子公司則收到了美國司法部的傳票。翌日,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也向夏普發出了匯報的命令。
LG-飛利浦也沒能幸免。8日,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前往該公司在首爾的辦公室調查,該公司的東京事業所也收到了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調查通知,位于美國圣何塞市的事業所亦接到了美國司法部的傳票。日本當局表示,他們甚至懷疑有10家以上的公司存在操縱價格的行為。目前中國臺灣的反壟斷調查機構表示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但還沒有對任何一家公司做出相應調查。這些國家的反壟斷機構懷疑,在2003~2004年度液晶面板行業回暖的時候,這些液晶面板巨頭在價格以及供貨量上存在共謀。2004年正是近幾年來LCD行業的利潤最高點,2004年上半年三大LCD面板廠商的平均利潤超過了30%。
消息甫一傳出,隨即引起資本市場的迅速反應,LG-飛利浦的股票明顯下挫,兩天內該公司的市值就縮水了16億美元。
而更嚴重的處罰可能還在后面。在韓國,如果涉嫌串謀價格,處罰金額最高為由此產生的銷售額的10%。根據三星和LG-飛利浦在2003年~2004年的銷售額,有韓國分析師推算,韓國企業將有可能面對2億多美元的罰款。而美國則可能按照兩倍于被調查公司的利潤或兩倍于受害人的損失來處罰,即對每家公司開出1億美元的罰單。
上游競合 下游觀望
價格聯盟涉嫌壟斷而繳納巨額罰金不乏先例。就在2005年年底,美國司法部就對內存市場的DRAM價格聯盟做出了懲罰。整個DRAM價格聯盟的處罰金額累計7.29億美元,是歷史上第二大反壟斷罰款。而迄今為止罰款金額最高的是2001年維他命廠商繳納的7.52億美元。
但是目前針對液晶面板供應商的調查一旦確認,將創下最新的罰款金額——韓國
在代表了目前最高競爭級別的八代線上,夏普的第八代生產線已經于8月正式投產。而索尼與三星合作的八代線也預計在年內投產,量產規模達到每月5萬片,配合目前的七代線。而近年來以奇美和友達光電為代表的臺系面板企業開始崛起,液晶面板企業的競爭格局也開始重組,曾經一度是全球最大面板廠商的LG-飛利浦今年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到第三。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的虧損已經高達3.35億美元。飛利浦已經明確表示將出售LG-飛利浦的全部股份。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大多數中國企業對上游廠商遭受的巨變,仍然處于觀望狀態!拔覀兛隙ㄏM嫌蔚膬r格穩定,但是目前還沒有特別的應對方案!眹鴥饶持孰娖髽I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但是以目前液晶電視產品的成本結構來看,中國企業恐怕也沒有更好的應對措施。賽諾公司的葉平告訴記者,以2006年9月40英寸的液晶電視為例,整機產品的價格在1300美元左右,其中直接成本占到70%。在這70%中,面板的造價達到690美元,占到總成本的53%。電子材料、結構材料和直接人工分別占到了6.2%、7%和3.2%。“中國企業可努力和應對的也就在這3.2%上!
而在葉平看來,2007年中國的液晶市場將進入一個平臺期,“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數倍增長的時期過去了,增長率將從2005年的480%,下降到2006年的190%,再進一步下降到2007年的1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