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液晶廠家遭遇虧損
雖然現在盤點2006年液晶廠家經營銷售實績為時尚早,但就2004年、2005年而言,國內彩電企業在從事液晶電視的生產、銷售時是虧損的。作為液晶電視在整個產銷運作過程中,真正贏利的不過是上游供應液晶面板的日韓企業和我國臺灣廠商以及把握終端銷售的家電連鎖機構。整個彩電行業在國內市場上賺到的僅僅是降價后的陣陣吆喝聲。
深圳某彩電企業新聞發言人坦陳,由于平板電視絕大多數核心技術被國外廠家掌握,因此個別企業一直在賠本賺吆喝,而CRT電視才是目前最大的贏利點。這種狀況讓國內企業進退兩難:不搶位平板市場尤其是液晶領域,而堅守CRT市場,結果可能在以后的市場競爭中徹底輸掉;但大舉進入平板領域,其付出的代價也著實有些吃不消。
彩電行業專家陸刃波認為,前些時候盛傳的CRT退市的消息,顯然與一些國外廠商有關,因為他們在CRT市場已無競爭優勢可言,很早就放棄了這塊市場,轉攻平板電視。又如,9月26日在國內彩管行業論壇上,與會代表指出:國外廠商在CRT電視領域失去優勢、全面敗走麥城后轉換了戰術,試圖通過對液晶產品炒作,來重新奪回市場優勢。
液晶面板廠商面臨挑戰
亞太地區液晶面板廠商極力開發的6代、7代生產線的導入,形成了大量過剩的產能,低價傾銷在所難免。
近來有媒體透露,隨著大屏液晶面板的降價,液晶陣營利潤情況大幅下降。從上游來看,國內外主要液晶屏提供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近期,一些未來新型產品的推出,加快了液晶面板廠商孤注一擲推進的步伐。繼OLED、SED等新型平板產品開發的日漸成熟后,日前在悉尼展示了最新研發的激光顯示技術。目前已有8家廠商表示支持激光顯示技術,并將于明年1月的CES展出激光電視。新型顯示產品的快速涌現及相應的設備制造商的鼓動推進,必將在短期內推動新一輪顯示器件產品的革命。
國內雖已有企業經營液晶產業,卻連年虧損,他們都是在產業投資高峰期開始投資的,耗資巨大。而這與國內CRT行業是在國外彩管產業走向低谷時低價引進的效果恰恰相反。國內彩管行業引進設備時,同樣擁有CRT技術的層層環節。而液晶產業引進的僅僅是設備,相關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家手中。設備的零部件要靠進口,核心技術仍要再投入,整個產業鏈依舊受制于國外廠商。
國外各大集團對于液晶產業的投資建設已經過去。目前,LPL已逐步轉手旗下的7條液晶生產線,超低的價格令人大跌眼鏡。隨著新興產業的推出,中國企業要是不能解決掌握已擁有產業核心技術,將始終成為國外集團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