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電視陣營 松下、長虹爭相建廠
前日,彩虹集團發布公告,長虹與彩虹合營公司北京世紀雙虹顯示器件公司的注冊資本增至18億元人民幣。有關人士預計,該生產線一期可年產70萬塊最新一代等離子顯示屏,二期達到年產160萬塊規模。投產當年能為長虹增加年銷售28億元,年增利潤7.5億元,這使得國內家電企業開始能夠從利潤最高、處于產業鏈最核心的部分賺得真正的高利潤。
而真正的豪賭者是松下。今年6月才剛剛上任的松下株式會社社長大坪文雄非常明確地說,對于大屏幕平板電視,松下完全看好等離子,他甚至還為液晶和等離子劃了一個市場界線:37英寸以上為等離子的天下,以下是液晶電視的天下。他還認為電視機的主流尺寸發展到了37英寸,很快就會向40英寸、42英寸過渡,松下把前端資源幾乎都押在等離子屏方面。
據悉,2007年在建的日本尼崎第四工廠將投產,到2008年等離子屏幕的年產能就將達到1150萬塊,在上半年實現增長190%后,今年松下等離子預計可完成400萬臺銷售,占全球市場四成。
液晶電視陣營 索尼、TCL頻頻押寶
雖然從全球范圍來看,液晶只是在亞洲市場一枝獨秀,然而這個市場顯然已經足夠龐大,因此雖然液晶價格在不斷下降,但各大家電廠商押寶在此的并不在少數。
今年早些時候,國內彩電業四巨頭TCL、創維、長虹和康佳宣布合資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共同向平板顯示產業高端領域進軍。四巨頭擬共同籌資10億美元,再加上有關機構和地方政府投入相同資金,以20億美元的巨資投入第七代液晶屏的建設。
同時,三星電子開始籌建第二條第七代液晶生產線,這將是全球第三條第七代線;夏普也表示,將斥資1500億日元(約14.5億美元),建造一座世界最先進的第八代液晶工廠,這將是全球第一條第八代液晶生產線。
然而真正從液晶嘗到甜頭的是索尼。索尼彩電全球負責人井原勝美表示,今年下半年在液晶電視的帶動下,索尼電視業務整體有望扭虧。今年年底,索尼與三星合資的面板工廠,將實現月產9萬塊第七代液晶面板的能力;同時,最新的第八代線也將達到月產5萬塊。
利潤讓等離子與液晶之爭無休止
挺等離子方
大坪文雄是這樣夸等離子的:“等離子在反映動畫方面非常有優勢;液晶做成大屏幕是比較困難的,包括成本、動畫表現力等等都受限制。”因此在剛剛結束的CEATEC(東京電子展)上,松下方面推出了103英寸等離子作為其旗艦產品,成為該陣營新的尺寸風向標。
最為明顯的是長虹、松下、LG、日立、三星SDI、廈華、三利亞、彩虹等8家企業發起成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離子專業委員會,意圖以集體合作的方式力挺等離子。
挺液晶方
索尼中國公司消費電子營業本部副總經理謝彪則是這樣挺液晶的:目前最主流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分辨率普遍只有40萬像素;普通液晶電視分辨率可以達到100萬像素。他引用中國電子商會家電課題專家組的預測稱,到2007年中期,中國平板電視市場37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比重將接近所有大屏幕電視需求的50%,半數以上消費者更換電視的動機也來自于對大屏幕的追求。
立場被利潤左右
無論企業怎樣鼓吹液晶的好處,“等離子更賺錢”都是普遍被認同的真理。“長虹從前是最強烈反對做等離子的,如今還是要向利潤低頭啊。”某資深專家如是評價。
液晶屏和液晶電視都在變得越來越便宜,等離子屏也不可避免這樣的趨勢。松下負責其電視業務的副總裁騰田直言:投資建設新的工廠是為了讓生產大屏幕電視更為經濟。“當等離子屏變得更便宜的時候,也許廠家就要轉而鼓吹等離子更好了。”某國產彩電巨頭營銷總監這樣說。
未來主角將出現
然而未來等離子和液晶或許都要面對CRT近日的處境,因為新的平面顯示技術正在加快出爐。
在今年CEATEC上,東芝與佳能公司合資成立的SED株式會社發布了下一代薄型顯示屏SED。業內分析認為,SED顯示屏將在大尺寸顯示屏市場與等離子顯示屏進行競爭。與此同時,飛利浦的OLED顯示屏技術也已經在CES(拉斯維加斯電子展)上亮相。一場圍繞著高端顯示技術的爭奪戰已經悄悄地在等離子屏、液晶屏、SED屏和OLED屏之間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