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彩電時期
在中國CRT彩電時期,電視機經歷了由奢侈品到日常必備家電的轉變,中國彩電業也從無到有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并且第一次將洋巨頭擠出市場前列。
在這個過程中,長虹彩電開拓了價格創新模式,在意識到彩電必將以平民的價格走入尋常百姓家的趨勢下,長虹率先把高高在上的價格拉到市場放量的臨界點。此外,長虹在技術與產能上一直保持國內領先水平,這為其數次拉動全國彩電市場價格標尺提供了保障,從而成為長中國彩電業的一面旗幟。1996年由長虹發起的價格戰更可謂石破天驚,以長虹為首的國內品牌一舉把洋品牌從大屏幕市場的主流地位拉下馬,將洋品牌擠出市場前10名,長虹因此坐上國內“彩電大王”的寶座。
長虹挑起價格戰,業界對此褒貶不一,但對于一直苦苦為龐大的產能尋求出路的中國彩電業而言,價格戰似乎又不可避免。人們肯定了長虹在適當的時機發動了有效的價格戰,不僅成就了其自身,更改變了中國彩電歷史的進程。但是,人們更擔憂,在彩電得到普及后,企業間以價格為主要競爭要素的消耗戰何時結束。
平板時期
一直以來,本土企業在利潤偏低的中低端市場占有一定優勢,但在利潤豐厚的高端市場卻履跡罕至。隨著以平板電視為首的高端彩電需求逐步擴大,曾被中國彩電企業以低價戰略擠出國門的洋彩電卷土重來,國產品牌要想長久生存下去,就必須在戰略與技術等層面向高端平板進攻。
康佳成為最早覺悟的國內企業,早在2002年底就削減低端產品線,啟動針對高端市場的“高清”戰略。與長虹豪賭背投,TCL、創維進攻等離子彩電等不同,康佳避開以單項產品作為主攻方向,選擇高清戰略全面開拓高端彩電市場。從康佳彩電提出“高清戰略”開始,本土廠商紛紛尾隨并在高端電視市場不斷攻城掠地,從而使中國彩電業在高端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康佳是國內最早主推液晶彩電的企業,如今液晶的大行其道,充分驗證了康佳對平板市場的戰略眼光。早在2003年,康佳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上短短幾個月就登上市場第一的寶座。到2005年,液晶電視為康佳高端彩電的銷量貢獻率已達70%。
新平板時期
在平板電視真正放量的2005年,中國彩電市場有喜有憂。喜的是平板電視的井噴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憂的是同質化產品帶來的價格競爭導致新產品利潤下滑。海爾流媒體電視的出現打破了僵局,成為中國彩電業2005年最大的奇跡,那就是不以價格而以價值取勝。
事實上,彩電已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顯示終端,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家庭成員會通過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上網等自己獲取內容,這就跟傳統電視的線性播放節目產生了矛盾,而流媒體電視則撬開了制約內容自由播放的硬件瓶頸,順應了3C融合的趨勢。因此,消費者潛在需求的大門被打開了,海爾最終成為引領平板市場發展的主導品牌。在流媒體電視日益流行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彩電不僅在顯示方式上進入變革期,在內容的演播方式上也在不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