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合資產面板,這個自救之舉能否幫助國產彩電企業擺脫宿命的糾纏?
近日,國產彩電四強創維、TCL、長虹和康佳宣布聯手設立合資企業,來謀求平板電視市場上游“話語權”。創維數碼發布公告稱,創維、長虹、TCL、康佳與深圳深超科技投資公司22日聯手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研究進入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行業的可行性。
這說明在平板電視市場發展迅速,而外資品牌憑借掌握著平板電視的核心部件顯示屏資源在中國市場大幅度降價來搶占市場份額的同時,國產彩電企業也開始覺醒,日前國產彩電四強創維、TCL、長虹和康佳開始聯手成立合資企業,準備生產平板電視面板來一勞永逸地解決困擾許久的平板電視面板問題即是開始。但是合資產面板,這個自救之舉能否幫助國產彩電企業擺脫宿命的糾纏?
當然我們知道平板電視市場發展十分迅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家電課題組調查報告披露,2005年國內平板市場需求規模接近200萬臺。在大中城市,平板電視的市場價值已經超過了傳統的CRT電視。而預計2006年平板電視市場規模將接近500萬臺。
而且憑借低價策略,國產彩電企業也在平板電視市場上占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但是國產彩電企業并沒有從80%的市場份額中獲得多少的利潤回報,甚至這些國產彩電企業的利潤率已經降到了1%左右。這讓人詫異。
而藏在這個殘酷現實的真相是,由于缺乏平板電視市場中占了70%~80%的成本的核心部件顯示屏資源的生產能力,這些國產彩電企業獲得再高的市場份額也不過是替平板電視顯示屏制造商打工而已,絕大部分的利潤都流向這些平板電視顯示屏制造商,而國產彩電企業只可以賺取微薄的利潤。就象創維數碼董事局主席王殿甫所表示的,“目前中國市場雖然70%都是國產品牌,但80%的錢都被境外液晶面板廠商賺走了,國內彩電企業都是在為那些上游的液晶面板廠商打工!
所以這次國產彩電四強創維、TCL、長虹和康佳合資產面板,即是希望可以掌握上游“話語權”,以擺脫為上游的液晶面板廠商打工的悲慘命運。
但是這個愿望能否實現美夢成真,仍然要面對不少的考驗。
第一,資金問題
要知道液晶面板產業是個資本密集型產業,據悉,建一條5代線,投資大概在100億元左右,而今年市場的主流尺寸32英寸、37英寸的液晶電視一般需要建6代線,其投資更是高達140億元。
而這次成立的合資企業總注冊資本僅為1000萬元人民幣,無疑是杯水車薪。即使以后創維、TCL、長虹和康佳增加合資企業的資金,但是創維、TCL、長虹和康佳這些企業的利潤并不高,TCL甚至在持續虧損,又有多少資金可以投入這個合資企業來滿足建設液晶面板所需要的巨額資金需求呢?
第二,技術問題
同時液晶面板產業也是個技術密集型產業,要知道液晶面板產業的核心技術由 夏普、三星電子等日、韓企業所掌握,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創維、TCL、長虹和康佳成立的這個合資企業即使可以獲得夏普、三星電子等日、韓企業的技術授權,也是較落后的技術。而液晶面板產業的技術升級換代的速度非常之快,這會加快技術被淘汰的速度。使得創維、TCL、長虹和康佳這些企業血本無歸。
第三,國內的面板生產企業的前車之鑒
要知道現在全球的液晶面板企業已經非常之多,而且他們都在紛紛擴大產能,使得這個市場非常擁擠。
目前不僅是索尼,三星,LG電子,松下,夏普等日韓領導廠商由于看好平板電視開始投入巨資擴大產能,緊隨其后的友達、奇美等臺灣企業也擴大產能,甚至國產企業上廣電集團,京東方也不遺余力地擴大產能。
所以隨著這些企業紛紛擴大產能,液晶面板市場的競爭將非常激烈,甚至會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到時間缺乏核心技術和先發優勢的這些國產企業所成立的這個合資企業必將首當其沖。此前平板面板企業國產企業京東方和上廣電NEC的糟糕際遇即是前車之鑒。
所以說,合資產面板,這個自救之舉要想幫助國產彩電企業擺脫宿命的糾纏還要面對不少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