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年鐘聲,深圳平板電視市場開始了新一輪跳水狂潮。元旦休假三天,平板電視價格最高降幅達到40%,引來消費者熱烈追捧,銷售形勢一派火爆。
眾廠商紛紛跳水合資品牌痛降價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元旦市場合資品牌第一次成為“價格戰”主角,國產品牌原有的市場份額正在迅速被侵蝕。
記者從賣場了解到,7月份國內平板主流廠家創維、廈華先后打出平板優惠型號“全線8折”讓利活動,11月份,索尼液晶售價全線下調10%—15%。而目前32英寸、37英寸、40英寸液晶電視,國際品牌價格分別約1.3萬元、1.6萬元、2萬元,國內品牌則分別約為9千元、1.1萬元、1.7萬元,較年初又有了20—30%的降幅。
順電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元旦期間,索尼、松下等合資品牌的平板電視價格大幅下降,降價力度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五一”、“十一”。據了解,其中松下一款42英寸等離子電視由20000元多首次跌到13800元,降幅超過5000元。索尼更是此次大幅降價的始作俑者。索尼40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與國產品牌的價格差幅首次縮小至2000元以內。
記者從國美、蘇寧、永樂、銘可達了解到的情況也基本類似。永樂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合資品牌平板電視降價屬于集體行為,幾乎囊括了夏普、日立、LG等所有的合資品牌。合資品牌是今年元旦平板降價真正的主角,各賣場的促銷力度也第一次向合資品牌傾斜。
各賣場平板“井噴”消費者左右為難
元旦三天,深圳市區各大家電商家再次出現人流洶涌的購物狂潮,家電賣場銷售全面“井噴”,據市區不少大商家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都在100%,其中彩電更是突出。
元旦三天,深圳國美整體家電消費趨旺,各個品類均有不俗的表現,不論是彩電、冰箱等各品類的銷售與2005年元旦相比都有80%以上的提升。據順電統計,平板與CRT銷售量比已經達到了7:3,由于平板電視單品價值較高,銷售額已占到8成以上。蘇寧方面提供的數據表明,元旦期間,平板電視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近5倍,占到整體銷量的36%,市場上扮演主角的主要是37英寸液晶和42英寸等離子,這兩個產品的銷量占據蘇寧彩電總銷售額的80%以上。銘可達負責人介紹,1月1日—3日,銘可達大屏幕液晶電視銷量達近500臺,每天銷售達100多臺,與平時相比增長了5—10倍。另據介紹,僅1月1日1天,銘可達彩電銷售額就達到500多萬,其中平板電視占70%;永樂電器在元旦期間平板電視也呈現井噴趨勢,購銷兩旺。
“液晶聽說技術改進了,42英寸等離子價格才13000元的也有,哪個都好,我到底該買哪個?”想新家買臺“大電視機”的消費者左右為難。整體來說,液晶像素高、畫面細膩、功耗低是消費顧客選購的主因,而等離子畫面層次立體感強、色彩鮮艷、大屏幕則是受青睞的緣故。專家建議,家庭擁有大客廳面積在40平方米以上,42—50英寸以上的等離子電視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對于客廳面積在20—30平方米左右的家庭來說,37英寸主流液晶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價位靠近心理線全行業盈利下降
“技術成熟將降低平板電視生產成本,加上全球的平板生產商力度的市場促銷推廣,最終反映到零售終端那就是價格的下降”,一位平板供應商表示。據了解,自2005年以來,隨著價格逐步平民化,平板電視走進了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的家庭。
統計數據顯示,作為平板價格風向標的國產42寸等離子電視,從2005年同期的兩萬元左右下降到現在的1萬元以下,跌幅超過萬元。國產30寸液晶電視也由2005年的1.5萬元降到了2006年的7000多元,平板電視逐漸逼近各方的心理低線。
中國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國產液晶電視平均零售價為8750元/臺,外資品牌為13709元/臺;等離子國產品牌平均零售價為14759元/臺,外資品牌為22946元/臺。國產品牌與洋品牌平均單價如此大的落差也顯示,國產品牌的利潤已經到底,部分企業更是在賠本賺吆喝。創維日前表示,本土液晶產品盈利已經降至盈虧平衡點,有的企業已經是在虧本賣產品,全行業盈利狀況非常不樂觀。
廠商自己發起的價格戰還不是威脅全行業發展的惟一危險,家電連鎖渠道商的惡性競爭同樣不容忽視。由于渠道商和廠商之間的矛盾在2005年全年不時出現,后者常常不得不被動地接受前者挑起的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