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高速增長期,市場規模急劇增大;進入2005年,液晶電視市場的增長勢頭依然迅猛。根據JFK的監測數據顯示,2005年1-5月,液晶電視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等離子彩電,液晶電視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0%以上,而同期等離子彩電僅僅增長了150%。此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和中國電子商會的資料顯示,2005年上半年,液晶彩電的銷售量為52.2萬臺。一般來說,每年的下半年才是電視市場的銷售旺季,所以預計液晶彩電在2005年全年的銷量將超過100萬臺。
水清木華研究中心深入分析液晶電視市場,認為其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
1、 液晶彩電的自身優勢比較明顯。相比較于普通CRT彩電而言,液晶彩電體積更小,更薄,重量也僅為普通CRT的一半。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其顯示效果也有了很大改進,清晰度高,沒有輻射,功耗低。
2、 價格的大幅度下跌,尤其是大屏幕液晶彩電價格的下跌拉動市場。例如30英寸液晶彩電的平均價格今年5月比去年同期下降51%,目前國內品牌的平均價格在11000元左右,國外品牌的平均價格在17000左右。液晶彩電價格的下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國際市場液晶電視原材料成本的下滑和大尺寸液晶面板量產的實現,尤其是六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相繼投產及生產良率的提升,極大地提高了大尺寸面板供應能力。
3、 國內彩電廠商的大力推廣。2003年初,進入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主要品牌不過6、7家,而到了2005年,液晶市場內的競爭者已不下20個品牌。在國內多家企業的平板化戰略中,液晶電視被置于優先、重點發展的地位。
4、 液晶彩電的主流尺寸更適合中國普通家庭的家居面積。一般而言,中國家庭客廳的面積為25-35平米,比較合適的彩電尺寸為30-37英寸,在這一尺寸領域,等離子彩電幾乎沒有對應的產品,因為無論從技術還是價格而言,40英寸以上才是等離子彩電的優勢領域。
綜上所述,2005年仍是液晶彩電的高速增長期。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液晶彩電的需求尤其是大尺寸產品的需求將更加突出,而隨著液晶彩電價格的下降,將有更多的中產階層家庭購買液晶彩電,液晶彩電在高端平板電視中的市場份額將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