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tarbucks取代傳統茶館,成為中國現代都市中不可獲缺的“第三空間”;當說唱樂壇不再黑人當道,轉而由痞子阿姆(Eminem)引領饒舌歌曲流行風潮;當巴西人Carlos執掌Nissan汽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進而成為日本企業英雄;當劉翔“雅典封王”,在歐美選手一統天下的直道項目上創下了“亞洲奇跡”;當姚明成為美國NBA賽場上個子最高、受人景仰的中國球員……
對于所有這一切,你不必太驚訝!因為不論地區或國家,也不論種族還是文化,伴隨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深入,相互融合必然成為大勢所趨,而歷史的車輪也將滾滾向前,注定了一切既有的傳統逐漸被顛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科技產業界。2005年6月7日,明基BenQ宣布收購德國西門子手機事業體,這是亞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購并案之一,也將直接帶領BenQ躋身世界級的行列。
試問,一個中國品牌,怎樣征服世界?讓“中國制造”真正贏得全球認同與尊重?再問,一個國際化企業,又怎樣植根中國市場?并以自身強大的驅動力引領整個科技產業的變革?作為一個主張“享受快樂科技”的3C領導品牌,BenQ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系上了緊密的紐帶,并且正在用自己不斷努力的實踐,以及勇敢的嘗試,力求為中國企業國際化之旅積累寶貴的經驗,并提供最好的教案。
5C策略,描畫事業發展藍圖
回眸2001年12月,伴隨盛大的洗禮,明基BenQ自有品牌正式誕生,隱約浮現出一個以中國及亞洲為母基地,“國際品牌從中國出發”的策略發展方向。與其它“新生兒”不同,在BenQ自有品牌背后,明基早已積累20年的深厚功力。追溯到1984年企業成立之初,作為宏碁集團旗下專事電腦外設產品生產制造業務的公司,明基從代工起步,逐漸培養起了強大的制造實力與龐大的量產規模。這筆豐厚的財富,為今天明基成為真正世界級的企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在1984到2000年這一近乎漫長的時間段里,明基在單“C”(電腦外設產品)領域打下了深厚根基。在2001年BenQ自有品牌破繭而出后,明基又用三年多的時間,構筑起了完整的產品線架構,包括Computing(電腦系統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消費類電子產品)、Communications(通訊類產品)三大支柱性事業,再加上Crystal Display(LCD液晶面板)核心技術與酷炫BenQ品牌(Cool Brand),組成了BenQ現在獨一無二的5C組合。
5C策略為BenQ描畫了一張清晰而又宏偉的產品技術發展藍圖。圍繞這一藍圖,明基BenQ對自身組織架構進行了精心的調整。目前明基電通下設三大事業群、兩大事業部,分別為視影事業群(主要產品包括液晶顯示器、多功能打印機、一體機、掃描儀等)、網通事業群(手機/無線通訊)、數字媒體事業群(主要生產數字投影機、LCDTV、背投電視、Joybee MP3、數碼相機、DVD錄放影機等)、電腦產品策略事業部(Joybook筆記本電腦)以及儲存事業部等。
多元化的產品線橫跨3C領域,再透過技術與產品整合,能夠發揮最大的綜效。其中,對于Crystal核心技術與零組件的掌握(BenQ現已是全球第二大LCD供應商)可直接串聯起BenQ 3C事業各大產品線并提供關鍵的支持,而對于西門子手機事業體的整合收購,可幫助BenQ直接掌握眾多與手機業務相關的重要的核心專利與通訊研發技術,進而讓BenQ在3C數字聚合的大時代浪潮中,得以成為真正具有影響力,真正能夠持續引領產業變革的領導品牌。
技術+設計,中國品牌異軍突起
3C數字聚合,又可具體表現為各種設備都能完美結合,讓消費者真正生活在沒有系統整合問題的數字環境中,盡情享受快樂的科技。有鑒于此,BenQ力求促成3C產品線的同步發展,歸根到底正是為了打通各項技術相互關聯的血脈,實現互享網絡生活的美好愿景。在不斷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同時,每條產品線又必須涌現出各自的箭頭產品,才能夠帶動整個事業群的發展。幸運的是BenQ誕生三多年來精品不斷,業已挑起了傳播快樂文化、引領產業變革的大梁。
在2005年3月10日至16日登場的德國漢諾威CeBIT電腦展上,明基BenQ以其兼具深度與廣度的3C整合全系列產品集中亮相,共計展出了10個大類、將近135款產品,陣容空前的強大。它們包括多款具有超前性的先鋒新品,譬如第一臺本土研制的72吋背投電視、高對比以及高色彩飽和度的背光源液晶電視(LED Backlight LCD TV)、還有備受矚目的P50雙網智能手機,以及全球最薄的3G手機S80,擁有3D立體環繞音效的MP3手機Qube等等。
除此以外,在歐洲市場已進入前五大的BenQ液晶顯示器以及數字投影機產品,也同步展出了擁有5毫秒極速響應時間的LCD及6000流明的高亮DLP產品。至于一推出就備受媒體及競爭對手關注的“Senseye神彩科技”,作為BenQ獨創的卓越顯示技術,也廣泛應用在了BenQ 液晶顯示器、數字投影機以及液晶電視等產品身上,為消費者帶來了逼真、鮮活、超精彩的完美視覺體驗。諸多領先于業界的關鍵技術,讓BenQ全系列3C產品擁有了豐富的內涵。
從過去分外關注產品功能的強化,過渡到今天對時尚生活形態的追求,BenQ在深耕產品技術的同時,也將“設計”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明基設計總監王千睿的話來說,“三年前明基就有一種認知:做品牌一定要讓設計先行,才可能有一致性的品牌形象。如果產品本身給消費者的感受沒有提升上來,廣告再多還是沒用,設計與行銷是相輔相成的。”將設計置于工業最前端,于兩元中尋找最適合的“溫度”,三年多來BenQ以卓越的產品設計征服了全世界。
2002年BenQ摘得美國IDEA設計大獎兩面銅牌,并榮獲德國iF 設計大獎;2003年BenQ 6件產品獲iF中國工業設計大獎;2004年BenQ贏得兩件美國CES最佳創新獎,在此期間共7件產品獲德國iF設計大獎,15件產品獲iF中國設計大獎,9件產品獲日本G-mark設計大獎。2005年更上一層樓,共10項產品獲德國iF設計大獎,4項產品獲美國CES最佳創新獎,21項產品獲iF 中國設計大獎。3年58個國際級設計獎項,創下了史無前例的驚人記錄。
擁有世界級的技術與設計實力,BenQ圍繞“Designing Enjoyment”策略主軸,全力以赴將注重生活的美感精神,融入創新產品的過程中。不僅屢屢獲得國際獎項的肯定,更在全球刮起了華人品牌的風潮。技術+設計,兩大核心競爭優勢充分結合,讓BenQ這個源自中國的3C品牌在世界舞臺上異軍突起.
快樂營銷,紫色風潮席卷世界
綜觀BenQ自有品牌從誕生、蛻變直到進入快速成長的階段,“快樂”是最重要的關鍵詞,也是BenQ品牌理念與主張的核心。回眸2002年8月,BenQ全球經銷商大會移師蘇州舉辦,這也是BenQ首度在國內舉辦如此大型的經銷商會議。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200多名渠道伙伴,在蘇州親自體驗了一把“被BenQ”的感覺(Get BenQ’d in Suzhou)。被BenQ,是一種快樂的體驗。
2002年10月,BenQ 宣布冠名國內男子甲A籃球隊明基新浪獅,并在其后的2002-2003 CBA 聯賽期間,圍繞賽程展開了各類體育行銷活動。當“紫魔啦啦隊”在蘇州主場為新浪獅高聲吶喊并掀起一波又一波人浪時,“快樂科技”與籃球精神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冠名明基新浪獅是BenQ 涉足運動行銷的重要嘗試,也可以說為此后2004年大舉贊助歐洲杯頂級足球賽事埋下了伏筆。
隨著BenQ品牌發展和產品結構調整,2003年夏BenQ 在全球范圍內推出新一代企業視覺識別(VI)系統,以視覺形象詮釋“Vivid、Original、Enjoyable、Genuine”品牌個性,并呈現“互享網絡”產品愿景,這是BenQ 成長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大事。“快樂、真誠、原創、生動”是對品牌主張的具體闡釋,當各種人機界面可以輕松互聯,每個人都能盡情享受數字科技的快樂。
2003年末BenQ正式成為2004 歐洲杯唯一“官方指定IT 合作伙伴”,這是華人企業首次贊助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型比賽,也標志明基的國際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圍繞歐洲杯,BenQ在歐洲以及亞太業務區進行了全方位、整合性的體育行銷活動。從葡萄牙賽場上的角球廣告牌,到“Fan Park”球迷樂園BenQ展示區;從全球九種語言足球網絡游戲,到中國球迷團歐洲杯激之旅……BenQ紫色logo和蝶翼VI向全世界傳遞著“享受快樂”的品牌訊息。
實踐證明,贊助歐洲杯對于2004年BenQ自有品牌事業的推動力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歐洲地區,明基BenQ自有品牌在各國知名度與營業額均有良好成長,經銷商對品牌信心也大幅提升。以德國為例,一項針對目標消費群的調查顯示,贊助前BenQ品牌知名度約為18%,贊助后提升至35%。而歐洲區的整體營收,前三個季度共成長了150%,位居明基BenQ 四大業務區之首。
2005年4月,為加強數碼和通訊產品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推廣,BenQ正式簽約亞洲超人氣音樂天團“五月天”為產品代言人。代言產品包括Joybee MP3和手機,代言區域則從中國臺灣擴展到了大陸市場、港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如果說Euro2004是BenQ全球性的品牌營銷活動,重點放在歐洲市場,那么五月天代言則屬區域性的產品營銷活動,重點放在大陸市場。雖然它們承載內容與訴求對象不同,但都是BenQ打造“生活形態”品牌過程中的施力點。
體育行銷也好,娛樂行銷也罷,不論異業合作、影視劇置入,還是卡通行銷或明星代言,BenQ誕生以來所有品牌營銷活動都離不開“快樂”這兩個字。或許我們可以將它們統稱為“快樂營銷”,在向全球推廣快樂文化和產品的同時,也讓品牌自身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同。BenQ誕生三年,紫色風潮席卷世界。
全球布局,國際化腳步日益穩健
時至今日,BenQ在產品研發、制造、銷售及客戶服務等方面均達到了全球化規模,不僅建立歐洲、美洲、中國和亞非中東四大業務區,及45個行銷據點,同時還在中國蘇州、臺灣、馬來西亞檳城及墨西哥墨西卡利設有生產基地;而科技研發方面,BenQ擁有位于中國蘇州的軟件研發中心、中國臺灣及美國圣地亞哥的通訊研發中心,及2000多位研發工程師,2032項以上的專利。東起中國、日本、東南亞與澳洲,西到中東、歐洲與美洲,BenQ國際化腳步越走越穩健。
2004年明基總營業額為50億美金,其中歐洲業務區銷售比重占總營收的31%,緊隨其后的第二大市場由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共同組成,亞非中東市場雖然名列第三但成長非常迅速。據明基董事長李焜耀指出,未來BenQ將持續擴大在國際市場上的能見度和知名度,除進一步強化大陸與臺灣兩地制造據點外,馬來西亞生產單位也將繼續運作。鑒于歐洲業務區ODM和自有品牌業務快速增長,今年下半年不排除在歐洲新建一座工廠,面向當地生產LCDTV等產品。
另據海外媒體報道,明基BenQ如今正快速打開印度市場。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就此表示,BenQ進入印度只有短短3年半的時間,初期以手機產品為主,一方面因為印度手機市場正迎來爆炸性成長,另一方面經營手機也有助于迅速擴大品牌知名度。從現在開始明基正逐漸進入IT市場,并同時提供液晶顯示器、數字投影機、DVD刻錄機以及筆記本電腦等多種產品,目標是在2008年以前成為當地LCD市場第一大品牌。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五年后的印度市場,最少將為BenQ貢獻5%的營業額,并成為明基全球范圍內Top 10的市場之一。
當然,“為了讓BenQ自有品牌走得更穩,短期內BenQ不打算擴大海外據點數目,”明基全球營銷總部總經理王文璨指出,目前BenQ全球事業已經在27個國家生根。未來營銷體系建設與發展,主要通過精耕現有渠道,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來實現。由于擁有關鍵零組件及自主研發而成的先進的數字顯示技術,BenQ在液晶顯示器領域成功進入全球五大品牌之列,而產能則位居第三。
此外,BenQ投影機產品無論制造或銷售,也都已經順利進入全球前五大之列。其它方面,明基BenQ透過與Philips公司在技術方面展開的合作,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DVD產品制造商,2004年BenQ光存儲產品總銷量占全球銷量9.3%,位居前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enQ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掃描儀制造商,2004年占全球銷量的24%。據明基總經理李錫華指出,2005年全球范圍內LCD顯示器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在下半年歐洲LCDTV組裝廠正式開始運作后,歐洲市場的營收預期將得到比較顯著的成長,而中國業務區的蓬勃發展更令人矚目。
后記
從2002年的30億美元到2004年的50億美元,BenQ總營收成長迅速。其中,自有品牌部分更從24%上升到了40%。在全球IT硬件產業品牌大勢已定的背景下,BenQ從經歷誕生、蛻變到飛速成長,僅用了短短3年多時間,橫跨IT與消費電子產業,是五年來僅見的新興國際品牌。未來BenQ將以生活型態(lifestyle)定義品牌基調,并以“科技+設計”打造品牌戰略規劃。
據日前中國國家商務部公布的2004年中國進出口500強和出口200強企業名單顯示,明基電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23.07億美元,列2004中國出口200強企業名單第12位,同時以進出口總額28.28億美元,列2004中國進出口500強企業名單第27位。